孙文广:共产极权与奥运金牌

——奥运金牌是个形象工程

孙文广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11月2日讯】极权国家利用极权,集中民脂民膏,集中人力,夺取奥运金牌,然后又利用金牌,宣传他们的伟大光荣正确。

中国的奥运金牌热

今年的奥运,是中国媒体前段时间最大的亮点,中国的宣传机器,党国的喉舌,制造出了宏大的声势。于是人们街谈巷论的话题都是奥运和奥运金牌。

进入九月份,奥运金牌热还是高潮不断。从奥运代表团归国参加庆功大会,到去香港表演,再到各处欢迎本地奥运健儿荣归故里,一片喜气洋洋,凯歌高奏。

于是某些人的爱国热情达到了顶点;于是群众的大国意识,强国意识得到了满足;于是各级领导的业绩得到了肯定;于是“伟大光荣正确”者更加光荣、伟大。

这热闹的景象,使我回想起了四十五年前,“大跃进”中的1959年。

“大跃进”中的乒乓金牌“大跃进”时,我所在的大学正在大炼钢铁。校园内到处都是小高炉,甚至唯一的一个室内的运动场,也变成了“高炉车间”。就在那时,中国选手容国团在西德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为中国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于是,在全国兴起了乒乓球热。在1961年北京举行的第世界乒乓球赛中,中国又拿下了三项冠军。一天晚上,校内的高声喇叭现场直播这场锦标赛,当徐寅生连击十二大板,打败了外国世界名将获得金牌的时候,大学的校园内,掌声、欢呼声雷动。

在后来的庆功大会上,“毛主席万岁”,“大跃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于是,伟大光荣者更加伟大。

在毛泽东统治时期体育、文艺、报刊、广播都要为政治服务。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获得世乒赛金牌后,成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学习他们高举“大跃进”的伟大旗帜,积极拚搏的精神。后来徐寅生又写了一篇长文,记述他如何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受到“大跃进”的鼓舞,打败了外国名将,党支部立即组织大家学习徐寅生的文章、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乒乓球金牌为“大跃进”增光。

毛泽东死了近30年,这种体育为政治服务体制,直到21世纪并没有大的变化。

共产极权国家的体育

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极权国家,体育要为政治服务,他们要用在国际比赛中的金牌来宣传共产主义的制度优越,要运动员为“社会主义”拚搏。

极权统治下的国家机器,要用国际比赛的金牌来打扮其光辉的形象。

为此,他们利用对国家的垄断权力,大举投资,培养专职运动员,建立庞大的,以争夺金牌为目标的体工大队、各级“体校”、“体院”。

在这些“体校”和“体院”里不但要养活一批去争金牌的专业运动员,还要有一批“陪练”者。据专业人士说,乒乓球如果没有陪练的球员,在中国根本就不会有那么多世界冠军。这些陪练的运动员要极力模仿外国乒乓名将的打法和风格,为到国外比赛的运动员提供仿真的对手。

极权国家不但利用国家资源大量培养运动员、陪练员,而且还让一些没有希望取得冠军的运动员在一些竞赛中,干扰他国运动员,给本国运动员夺冠制造机会。甚至为了政治目的,不惜指示本国运动员,故意让球。

有次在中国举办乒乓球国际赛,毛泽东说:“七块金牌我们全拿了也不好,五个就够了”,于是体委的人,连夜组织贯彻最高指示,组织如何做假、让球。他们完全把运动员当作政治玩具。

这些有损体育道德,有损体育价值观的流氓作风,正是出自共产极权国家。

在共产极权国家,各级体育委员会(后来改为体育局),其中供养着大批拿着国家工资的官员,他们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夺取金牌。

正是由于极权国家不存在大众的监督,能够集中国家资源(财力、人力),到奥运会争夺金牌。致使很多财力十分虚弱的极权国家,都成了奥运“金牌”大国,如北朝鲜、罗马尼亚、苏联和过去的中国。

原来的东德在共产极权的支撑下,一度是奥运金牌大国。10年前柏林墙倒塌,东德走上了自由化民主化的道路,体育竞赛,走向市场,到现在原东德地区运动员的奥运金牌数一落千丈。

今日德国的体育管理

我的一位朋友在德国定居近20年,近日返大陆探亲。

适逢奥运会刚刚结束,他对中国政府在奥运方面的“钜额”投入,和群众的狂热,对金牌的片面追求深为不安。

据他介绍,在今日德国,政府对体育活动的管理,和中国大陆完全不同。

德国运动员几乎都是业余的。运动员根据爱好平日在俱乐部中活动。俱乐部的经费来自私人或企业赞助。运动员多数有自己的专业工作或学业(大学生、中学生等)。

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在俱乐部中进行训练。一般每周活动两个晚上,俱乐部每月给400-500欧元的汽油费(德国一般工人月工资是1500欧元左右)。国家队中的甲级队,每天活动2-3小时。

在国际重大比赛之前,有二周左右的集训时间,喝的水,擦脸的毛巾全都是自己带去。出国比赛,由各种协会组织,这些协会基本上是民间的,其经费来自私人赞助,国家只适当补充一些,并没有吃皇粮的大批专职工作人员。

至于运动员参加了奥运会,得了金牌国回之后,其工作问题,上了年纪之后的养老问题,国家全是不管的。

在民主国家政府对体育的投入主要是在设施上。在德国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小学都有体育馆,为了晚上活动,都有灯光球场。这是为给大众提供锻炼身体的场地。

政府对体育运动只是提供设施和方便,而且这也要根据自己的国力量力而行,经济水平提高了,体育方面的建设自然会增加。

民主国家的体育

在发达的民主国家中运动员基本都是业余的。

在一段时间里,奥运会规定专业运动员不准参加比赛。

中国参加奥运的运动员,哪一个不是专业的?有些运动员从七八岁就开始严酷的专业训练,为了给“祖国”争光,这些儿童运动员必须忍受身心的摧残,实际上他们是被剥夺了接受全面教育的权利,这和使用童工有什么区别?为了夺取奥运金牌,某些领导人,也就顾不上中国儿童的权利了。

当前在所有发达民主国家,体育运动,是民众锻炼身体的手段,娱乐的方式,是发展个人体能的爱好,人们通过体育健全身心,体育和政治无关。

国家对运动员的培养不承担责任。国家也不投资建立以培养运动员为目标的各级专业队伍体育学校,体育学院。

民主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有些俱乐部的经营是市场化的,特别是象篮球、足球、拳击富有观赏性的运动,他们根据竞赛的收入来运作。如果经营不善,又得不到赞助,俱乐部会关门。体育俱乐部在竞争中求生存,也很有活力。

中国的金牌是个形象工程二十年前中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但是体育运动管理体制仍是苏联那一套,没有改,仍是五十年一贯制。

过去取得的大量奥运金牌是陈旧体制的产物,是为党国贴金的形象工程。奥运闭幕之后人们在庆功的同时也在思考:中国这次奥运得了32块金牌,仅次于美国的33块,中国成了全世界金牌第二大国。但是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排在世界111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这是托极权统治之福。

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中国的35倍,人均收入远高于中国的日本、德国、英国的金牌数却远远落在中国的后面,日本、德国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也并不比中国差。

难道32块金牌能说明中国的强大吗?当然不能。这些金牌只能给陈旧的制度贴金,满足少数领导人和某些人的虚荣心。

有人算了一笔账,为了这32块金牌,国家的投入大概是200亿。这些钱可以增加多少下岗工人、贫苦农民的收入?可以变成对多少大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可以建设多少防治污染的工程?

现在中国有大约50万特别困难的大学生,教育部每人每天他们4元钱的生活补助,一年要从财政拨款7个亿,只是奥运金牌投入的三十分之一。为去争奥运金牌,我们花掉200个亿,这些钱可以使多少青年大学生改善生活,改善体质造福下一代。

应该揭露中国体育内幕

近年来国内很多专业人士,从他们的专业出发,揭露旧体制的弊端。

北京301医院的蒋彦永主任,在“非典”(沙士)肆虐前,道出真相,揭露了官场的黑暗。震惊国内外,被誉为中国人民的良心,被亚洲周刊评为“英雄人物”。

北京大学传播系的教授焦国标写下了“讨伐中宣部”的雄文,为出版、言论自由呐喊、呼号,被誉为传播界的英雄人物。

中国的体育界,能否出现象蒋彦永、焦国标那样的英雄人物,发出讨伐陈旧体育管理制度的檄文呢?

本人所学不是体育专业,只有爱好,对我国的体育运动的管理制度,不能深入解剖,期望体育界有识之士,体育界的良心,发出有号召力的呼声、强音。

我反对有关当局,把金牌做为追求的目标,把体育泛政治化,拿民众的血汗,为掌权者,为旧体制镀金。

对于刻苦锻炼,追求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我怀着敬意。我也喜爱观赏那些没有政治背景的体育竞赛、表演;我为胜利者喝彩,也为顽强的失败者叫好。

但是我十分厌恶,把神圣的体育运动,变成为,给极权统治贴金的手段。

--转自《北京之春》2004年11月号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孙文广:为焦国标鸣不平
孙文广:政治局听讲苏东共党失败
孙文广﹕现在论定胡锦涛为时过早
孙文广:劳工要争结社自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