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成长出现拉丁美洲化忧虑

人气 16
标签:

【大纪元2月1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彭思舟上海特稿)对于中国经济这几年的高成长,上海台商、经济学者都出现一种观点,就是中国的成长是否会走向“拉丁美洲化”的后尘,也就是逐步沦为欧美跨国企业的代工厂与附庸,最终失去独力发展经济的可能性。

宝来证券上海代表胡文杰说,“在全球化的架构下,以上海而言,目前之所以能大量吸引外资最大的理由,就在于它的经济发展进程,比起东京、纽约、台北、香港都还要落后,也因此才有成长的空间,而这个空间就是全世界外资热钱想赚取的利差”。

所以,胡文杰说,中国只要持续创造它的发展纵深,保持“利差”的存在,就能够持续成长,并且培养出一批拥有足够购买力的中产阶级,创造出适合自己品牌成长的土壤,中国或许就能跳脱出“拉美化”的疑虑。这也是中国为何不断向外推销主张“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原因。

不过,有中国财经媒体坦承,即便中国可以持续经济成长,甚至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可能没有出现任何一家可以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中国本土私营企业,因为,中国目前在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中,最大一部分可以说是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

这类产业附加价值低,举例而言,依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去共年出口了五十三亿双球鞋,等于给全世界每人生产了一双鞋子,但能够获得卖鞋的利润,却不到两成,而高达八成的利润都给了拥有品牌、行销管道的欧美厂商获得,因此,这验证了中国经济成长,的确有走向拉丁美洲化的可能性。

事实上,中国部分企业家或地方官员,已经提出以“地方保护主义”来增加大陆本土企业的成长空间,避免大陆经济走向拉丁美洲化,这是否会使大陆经济未来走向极端,是非常值得观察的一个趋势。

元富证券上海首席代表翁基能说,目前中国吸引外资最大的优势,已经锁定在“市场”与“执照”这两大法宝,而台、外商被重点招商的理由,以及拥有的优势就只剩下“资金”与“技术”。

所谓“市场”,其实就投资的角度而言,就是中国市场相较于其他市场的“利差”;而“执照”,即就是在大陆从事若干产业,需要得到的若干核可,也可以概述说,就是中国的地方保护主义,比如说大型流通零售业,就已经有不少中国流通企业批评,中国将于二零零五年全面开放,这样的开放速度过快。

无独有偶,中国媒体披露,中国本土企业浙江吉利集团董事长,身兼中共政协委员的李书也福将要在三月中共两会时,提出汽车业开放过快的问题。这些现象其实都透露了一个讯息,在中国经济成长是否会走向“拉美化”的疑虑下,中国地方保护主义或许可能会越演越烈,因此,这个状况未来会如何演变,将值得所有台商及外商密切注意。

相关新闻
13名中共高官密集病亡 包括2名中将
中共倒查30年追缴税 分析:大量民企或倒闭
台防长:大家要认清中共才是区域麻烦制造者
中国跑酷元老人物张磊去世 年仅39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