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橡园赏梅忆古道今

世人皆爱梅花香 须知修自苦寒中

人气 13
标签:

【大纪元日报记者钟薇华府报导】双橡园兴建于十九世纪,以屋前两棵并立的橡树而取名,是乔治复兴时代式的建筑,座落于华府西北部。双橡园至今已经历三世纪的风雨,曾是中华民国大使的官邸。尽管曾受过三年的委屈,终于在一九八二年‘完璧归赵’,归回中华民国政府所有。从那以来,中华民国的外交使节在双橡园举办了无数次社交活动,接待了成千上万的客人,每年一度的赏梅活动更是充满活力,回味无穷。

今年华府的冬天来得早又冷,以往在中国农历正月就会开放的梅花姗姗来迟。因此,赏梅活动推迟一个月才进行。漫长的冬天憋在屋里的华府侨胞对户外赏梅活动兴致特高,加上天公作美,上周日(三月七日)阳光明媚,赏梅的人群一大早就来到了双橡园。孩子们在草坪上嘻戏,大人们提着相机匆匆来到梅树下取景摄影。尽管赏梅的人们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情趣和不同的审美观点,但都怀着共同的惜春心情,愿自己的情感融入温馨、美丽的景色中,脱离都市的喧嚣、嘈杂,享受大自然的清馨与宁静。

驻美台北经文代表处代表程建人致词说,此时说什么话都是多余的,祝愿大家玩得愉快。他说,梅花是中华民国的国花,比樱花更耐寒冷,更有持久性,象征着中国人的品德。双橡园的主人非常热情,为客人们准备了可口的香茶,精美的点心,还请来了著名的国乐演奏家,为大家演奏古筝曲和二胡曲,给赏梅侨胞增添了无限的雅兴。

梅花没有牡丹的高贵,没有水仙的娇柔,没有秋菊的多姿,三千多年来,却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宠爱,尤其是古往今来的诗人、画家。他们从梅花的孤芳索静中获得了创作的灵感,诗人们赞颂她孤高、清廉,不畏严寒风雪,给人间带来秀丽与芬芳。而画家笔下的梅花,高洁、俏丽、清幽、苍劲,风韵昂然。

美国梅林总会会长李大为博士是每年双橡园赏梅活动必到的客人,也是双橡园首批五十余株梅花的捐赠人。他说,古人喜欢梅花是因为她在中国新年开放,花美,果子可食用,药用。古人说‘望梅止渴’,每个朝代作战,士兵到梅树下可摘梅子止渴。因此,当年每个驿站将士们休息的地方,朝廷都会种上很多的梅树。梅树寿命长,能开花结果几十年。唐朝杨贵妃喜欢吃南方的荔枝,派人骑快马送荔枝到京城,一路上,就在梅林下休息。

李大为博士说,双橡园的梅花是寒梅,由于美国海关禁止从国外进口植物,只能从美国西海岸订购,在双橡园首批安家的寒梅是他几经奔波,一九八八年从美国加州订购运来的。中国人喜欢梅花,是因为它的高贵品格,先众木而花,先天下而春,这也是移民海外的中国人吃苦、耐劳、奉献精神的写照。

美国天主教大学教授聂森从台湾移居美国已有二十多年,他携同太太也到双橡园赏梅。他对记者说,梅花以其铮铮铁骨,冰清玉洁的高尚气质,赢得大众的喜爱。我喜爱梅花的美,更崇尚她的志气。今天与其说是赏梅,不如说是来寻找中国人所崇拜的高贵品德,做人就要像梅花那样,开时无惧冰雪,落时不恋春光,活得光明磊落。中国大陆一群信仰并努力实践‘真、善、忍’的法轮功学员们无私、无畏,面对强权迫害,做到了‘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他们是中原大地的一股清流,是傲雪凌霜,受人敬重的朵朵梅花。

聂教授说,今天我想借赏梅机会将法轮功学员的修炼感想 —‘梅花赞’与大家分享:

曾睹大雪压青松, 亦见梅花开寒冬。 风吹青松挺且直, 雪打红梅花更红。
忠义之士如梅花, 面对邪恶仍从容。 世人皆爱梅花香, 须知修自苦寒中。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钢琴独奏会 庆祝五月亚太节
美国首都庆祝法轮大法日 各族裔感恩师父
美国马里兰州各级政要褒奖庆贺“世界法轮大法日”
台美生技协会举办DC meetup活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