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危害,无处不在

人气 19
标签:

【大纪元3月31日讯】(大纪元时报记者杨威宇/特稿)许多生态学家认为,没有人为干扰的原始森林应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模式:干扰越少,生态越稳定。但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告诉我们,即使是杳无人烟的亚马逊雨林也饱受工业污染之苦。

史密森热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生长快速的树种,在高浓度二氧化碳的滋养下长得更旺盛了,使原始雨林的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相较之下,生长缓慢的树种则因失去竞争优势而迅速消失。

研究团队观察树木的生长情况长达二十年,原本是要把杳无人烟的十八处雨林当成控制组,以对照人为干扰对森林的影响。但却发现,控制组也无法受控制,树种一样迅速在变动,其中以大戟科植物密度锐减35%,玉蕊科植物增加9.8%变动最大。

研究团队发现二氧化碳是罪魁祸首。自工业革命开始之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而二氧化碳又是快速生长的树种所必须要的气体,因此它们把握了先机,开始在雨林里称霸。

而稍早的一篇研究报告也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温室效应促使雨林快速生长的同时,雨林会吐出更多的二氧化碳,而不是消耗更多的二氧化碳。这令期望生长旺盛的雨林能降低二氧化碳量的科学家跌破眼镜,没想到生长旺盛的雨林和温室效应形成了恶性循环!

《纽约时报》报导,美国是当今温室效应气体的最大制造国,而中国是制造温室效应气体量成长最快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消耗急遽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日遽增。国际能源组织推算,未来的三十年间,中国所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等于其它所有工业国家的总和。

中国目前耗用能源的速度成长惊人,最糟糕的是,许多电力的供应来自火力发电厂,而这些发电厂多以燃煤发电,并非废气排放量较少的天然气或石油。

中国是全球煤碳耗用最大国家,国内生产的煤炭尚不敷使用,还自澳洲进口大量煤炭。虽然官方的统计显示,中国近年来关闭了四千七百处规模小、危险高、经济价值低的矿坑,以及废气排放量大的小型火力发电厂,但实际查访后,发现这些高污染的矿坑和发电厂仍在运作,根本没有将实情上报。

中国大量依赖燃煤发电的情况,在三峡大坝发电后虽然得到改善,不过国际能源组织警告说,这些发电计划仅能应付二○○七年之前的耗电所需。

英国观察家报曾于二月廿二日报导,美国国防部机密报告指出“未来二十年的气候变迁可能导致全球大灾难,造成各种天然灾害及百千万人死亡”。虽然“京都议定书”明订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总量,但中国并不愿意签署这份文件,因一旦签署这份文件,必然要限制交通、经济及工业发展,基于“一切以经济成长为重点”,当然不愿意签署。

科技随着人性发展,但人性中包含着自私与短视。科技创造出便利的生活、也在提升着生活的品质,但同时也扩张了人类的私欲,造成无法弥补的代价。这样的代价,我们是否有能力承担?是否真的值得我们追求?──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就业欠佳及恐怖威胁再起 全球股市陷低潮
台湾高中职网页设计大赛  台南高工夺冠
华卫二号定四月中自加州发射升空
优格加奈米钙、山药 强调更健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