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松:治理经济过热 温政府手法陈旧

陈劲松

标签:

【大纪元5月12日讯】温家宝出访欧洲前,正式承认中国经济过热,宣布将采取措施,让中国经济降温。此言一出,各国股市、尤其亚洲股市纷纷下挫;一些处于经济复苏期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则纷纷调低各自的增长预期。

“中国打喷嚏,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可能感冒。”经济学家如是比喻这一现象。这一”喷嚏”现象,揭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事实上,占世界人口20%多的中国人,所创造的经济总量,还仅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但鉴于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中国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达到13%。增长对增长的影响,才是各国”感冒”的真正原因。

全球产业结构正急剧变迁,制造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当发达国家纷纷跨入电子化、资讯化的”软体”时代之际,发展中国家拾起发达国家的”前朝”遗产,继续”补课”,强化其”硬体”。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人口众多、劳动力低廉的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或曰:世界工厂。目前,中国每年消耗世界主要原料高达20%至40%。不少国家仰赖与中国的贸易。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快一慢,都可能激起世界经济的涟漪。

去年一开始,中国经济就呈现新一轮过热。在激烈的争议中,中国当局从最初矢口否认过热,到逐渐默认过热,最终公开承认过热,经历了整整一年多时间。在此之前,中国经济从过冷到过热,从物价下滑到物价暴涨,从通货滞胀到通货膨胀,几乎一步跨进。

中国经济的表面增长,实际由投资构成,主要是政府投资和外商投资。尤其地方政府与国营企业,为树”政绩”,争相投资,抢上钢铁、水泥、电解铝、汽车、房地产等热门专案,成为物价飞涨、经济过热的主要推手。仅今年首季,中国投资增长就高达67.4%。投资,本身就能形成产值,营造增长。然而,产值的增长,并不等同于利润的增长,因为,更大规模的,是成本的增长。

一系列病态现象,透视出高增长下的高危险:重复建设,低水平,高成本,导致资源严重浪费;资源、能源高度紧张,举凡煤、电、油等,均告吃紧,其中,电力短缺已经发展到23个省市自治区;私家车10年间暴增6倍 ,交通堵塞,运输不畅,成为制约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有力瓶颈;企业恶性竞争,竞相降价,出口时遭遇国外政府反倾销措施,造成额外损失;盲目开发,官商圈地,致使国土资源空前流失……

温家宝虽然宣称要控制经济过热,然而,所采用的,依然是行政干预那一套陈旧手法。比如,命令银行减少对一些行业的贷款;从严审核某些类型的投资;勒令一些专案,诸如怒江水坝、江苏铁本等停工、下马。至于国际上公认的、对治理过热与缓解泡沫相对有效的市场措施,如汇率工具等,温政府几乎未予采用。正是这种人治的恶性循环,治标不治本,使中国经济每过几年,就要显现过热与泡沫,每过几年,就要大喊”软着陆”。

这一切表明,尽管与1949至1978年的人为破坏时期相比,25年来,中国经济有所恢复与发展,但因缺乏民主与科学决策机制,当权者对中国经济的宏观把握,远未达到理想状态,一直陷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境地。效率低下,弊病深重。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陈劲松:钓鱼岛风波  北京丧权辱国
陈劲松:取消农业税﹐农民能否翻身﹖
陈劲松:盗版猖獗  中方归咎境外
陈劲松﹕中国突发粮食危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