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及Sony企图建立SACD市场主导地位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6月1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张谦香港特稿)音响界新制式SACD(Super Audio CD)推出市场已有三年,至今外界对其发展情况仍然陌生,譬如取代CD的可能性,以及与DVD 的竞争等。不过,拥有SACD技术的荷兰飞利浦电子集团和日本Sony公司,却默默地为SACD成为二十一世纪家用音响主导制式作好准备。

SACD由飞利浦和Sony共同开发,终端产品有SACD唱机及唱片。专业人士大都认同SACD唱片的传真程度较CD佳,主要理由是SACD应用DSD(Direct Stream Digital)技术,直接把声音转为数码;而DSD的取样频率为2.8MHz,较传统CD高六十四倍。此外,SACD另一项优点是在制作过程中编入了加密功能,有效防止盗版,确保唱片公司及消费者权益。但由于它还是新技术,加上原有CD市场庞大,且涉及成本问题,因此,SACD似乎至今仍予人处于萌芽阶段的感觉,外界无从领略它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不过,飞利浦及Sony经过三年对市场的观察,对SACD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并决定予以大力推广,使之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导制式。最近他们连同部分唱片公司在香港举行大型记者会,宣布庞大的宣传计划,今后将透过宣传、示范等,让广大市民了解SACD技术。

在会上,飞利浦知识产权及专利授权部市场总监Jos Bruins表示,总结过往SACD推出市场的效果,目前是集中力量推广SACD制式的时候,因为它的音响效果绝对比CD好,以及目前CD盗版问题严重,SACD技术矫正了这方面的漏洞。此外,飞利浦推出的新一代SACD技术,拥有环回(Surround sound)效果,相信更为市场欢迎,尤其是汽车音响。

他说:“已经取代黑胶片近二十年的CD制式已经呈现衰退,经过多年对DVD及SACD的尝试,前者是失败的,后者却证明为市场接纳。综合各种因素,现在是推广SACD为市场主导制式的时候。”

飞利浦的上述梦想,获得Sony及环球唱片公司全力支持。这些公司所以给予支持,是因为他们也感觉到SACD 存在庞大市场潜力。Sony欧洲SACD市场主管DavidWalstra指出,该公司近三年来生产的SACD唱片,数量不断上升;无论是全球发行量、加入制作SACD 的歌星,以及销售店都在增加中。

目前SACD唱片的销售量只占全球唱片百分之一,其余主要为CD,所占幅度有限,但飞利浦消费电子总经理黄泽新及负责在港制作SACD唱片的纬业制作有限公司都指出,与当年CD刚问世时比较,SACD更为市场欢迎,显示出SACD潜力无限,今后发展步伐比CD快。

比利时环球唱片行政总裁Dirk de Clippelier也认为,目前SACD的销售情况理想。据称,SACD在欧、美市场很受欢迎,著名歌手Sting新出版的一张SACD唱片,销售量高达七十万张。

Clippelier指出,目前SACD唱片唯一面对的只是成本问题,但预料价格将会下降。

为配合在港推广SACD新制式,环球唱片首次利用新技术为本地歌星黄凯芹录制了一张新唱片,用五只喇叭聆听,环回音响效果立即显现。该公司的中文唱片部总经理黄健豪表示,他们计划利用SACD的环回音响技术,重新录制本地著名歌星如梅艳芳、张国荣、邓丽君及许冠杰等人的录音母带,希望重现当时录音的现场情况。

黄健豪说:“新的SACD唱片肯定可以展示当时录音或现场录音的效果;以后也会利用新制但制新唱片。”

SACD在飞利浦、Sony和其他唱片公司的大力推广下,相信会受到市场注视。不过,如果他们想向音响发烧界推销,恐怕还需要更多的说服力,原因是SACD推出至今,仍未在音响发烧界中奠定牢固基础。

销售发烧音响多年的多路音响公司负责人卓德明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时指出,理论上SACD的音质比CD好,因为它的频宽大,传送资讯较多,传真度相对较高。但现实上却有不少音响发烧友觉得其传真程度没有CD好,他们购买SACD机的目的,是使用其较好的解码器聆听CD唱片。

卓德明认为,音响发烧界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音乐并非只是数字或数码的理论问题,更涉及录音技术、现场情况及鉴听技术等。譬如如果没有很好的喇叭,就无法把SACD的低音呈现出来;在制作SACD唱片过程中,是否拥有很好的鉴听喇叭,也大大影响其质素。

他指出,SACD推出当初,对发烧友确实带来一定的吸引力,但时至今日,他们发觉拥有一台SACD机并不代表就拥有了高音质,且处理过程中更加复杂,因此也有不少人放弃使用,回到CD时代。不过,在商言商,飞利浦及Sony准备向市场推动的主导制式─SACD,恐怕考虑的重点并非只占音响市场少数的发烧友,而是全球庞大的家用及汽车音响市场。

相关新闻
SpaceX发射新卫星追踪太阳风暴 开启新篇章
全球芯片封装龙头日月光:将扩大美日墨产能
这些人为何长寿?专家:他们有九大力量
太空垃圾砸到美佛州民宅 屋主向NASA提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