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杨银波:血泪筑成的万里长城

——中国农民工调查

杨银波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6月26日讯】节目:2004年6月26日台北中央广播电台新闻频道《放眼大陆》(主持:黄绢;受访、整理:杨银波)

黄:听众朋友,又到了《放眼大陆》和您空中相会的时间了,我是节目主持人黄绢。我们的节目是在每周六的上午8点到9点、晚上8点到9点,在中央广播电台新闻网播出。那么经过一个星期,过了一个端午,听众朋友过得还好吗?在我们今天的节目里,从上个星期开始播出的《中国农民工调查》,在这个星期,我们要为您继续推出第二集,由大陆自由作家杨银波先生主讲。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农民工之子”杨银波今天要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内容。

杨:(余世存《一首写给流浪农民的诗》)我们流浪,从80年代到又一个世纪,我看见这个城市日新月异,万家灯火;没有一盏属于我,弟兄们,没有一盏是我们的。武装警察越来越多,防暴队伍有特殊的任务,从东单到西单,他们要保卫权威和一种幸福,走去又走回;他们在寻找你和我,弟兄们,他们在寻找你和我……(鲍家街43号乐队摇滚音乐:《晚安北京》)

黄:在上一次的节目里,杨银波先生为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回顾了中国农民工出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在今天的节目里,来自于重庆农村的杨银波先生将继续为我们介绍大陆各地农民工的特色和他们的生活辛酸。

杨:现在我想从一些细节问题谈,要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首先,他们为什么要打工呢?哪些省打工的人是最多的呢?他们到哪些地方去打工呢?他们打工干什么工作呢?还有,他们对这个工作是不是满意呢?他们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他们能不能适应城市生活呢?他们寄多少钱回家呢?他们什么时候回家呢?还有,他们有的回家后,半年、一年、两年甚至一辈子都不想出去打工了,为什么呢?他们有的在家里面呆了一会儿,又想出去打工了,这又是为什么呢?等等。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在做《中国农民工调查》的时候,在提纲里列举了43个问题,但仍然觉得不够。下面,黄绢,我想请你来回答一下,你觉得中国农民为什么会大量地外出打工?

黄:粗浅的想像应该是在农村里面生活不好,“穷”。这应该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吧。

杨:你说对了,一半。

黄:那还有一半是什么?

杨:还有一半就是大量的农民工已经适应了城市里面的生活,习惯了在外面的生活,他们不想回家了。你刚才说的是在没有去打工之前的那些人想去打工的原因,而我说的是已经打了较多年,乃至刚打工一年、两年的这些人的心态。

黄:事实上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城乡建设之间非常大的差距,让他们不想回到农村。

杨:对。同时他们对外面的生活又在慢慢适应。其实打工有许多原因,我去采访的时候,我能统计出来的外出打工的原因就有104个,主要的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刚才你所说的,他穷嘛,他不喜欢务农,干农活太辛苦了。很多高中生、初中生,他们在家里也没做多少农活,一直都是念书。那么念书之后呢,也不会、不懂干农活,也不喜欢家乡农村传统的生活,而且他们从亲戚、老乡、书籍、杂志、报纸、电影、电视这些,也认识到外面的世界确实精彩。不管有多少艰辛,他们有这个心理准备,还想什么呢?那就是——

干!出去打工!到外面的世界闯天下!到广州啦、东莞啦、珠海啦、韶关啦、深圳啦、厦门啦、宁波啦、上海啦、北京啦、贵阳啦,一个字:闯!就是这么一种心态:兴奋、刺激、精彩,好像去看一场演唱会一样。但是更多的人,尝过酸甜苦辣,知道天高地厚,当他们的心理已经有了相当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就已经习惯了城市里面的生活,不喜欢在家里呆太长时间。比如打工的人一回家乡,哎哟,“大家好,老乡们好,乡亲们好,我回来啦!”那这么一说,递支烟,送包糖,拿瓶酒,买几斤水果,大家都羡慕得不得了,“哎哟,大老板,你可找大钱啦!”包括我一回去,乡里乡亲见面就喊:“银波,你发财啦!”其实我发什么财啊?

黄:哈哈。

杨:他们总是觉得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是这么一种暂时还摆脱不了的潜意识。因为你一天到晚在农村干什么呢?无非就是种点庄稼,一年四季的传统耕作方式。在我们家乡,犁田还是用牛来犁,我五姑爷周从信就是个犁田的;抽水还多亏有那么几台少得可怜的抽水机,我七叔杨明华和六姑爷吴修华就是个抽水的;打鱼的时候也没什么机器,就用鱼网来拉,我们杨家就有几口鱼塘,很早就开始织网,我一回去没什么吃的,就帮着家里人拉网打鱼吃。我听那个“三个代表”说什么共产党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对不起,我没看出来,我看我们家乡的生产力跟两千多年前的生产力差不多!我们那里出经济怎么出啊?种粮食,水稻、麦子、油菜、黄豆、胡豆、豌豆、玉米、高梁、红薯、南瓜、辣椒,大多是拿来填自己肚子的,很少拿去卖,卖也卖不了几个钱。吃饭不成问题,就是没钱用!

黄:哎呀。

杨:很多都是靠在外打工的贡献。杂七杂八的税收啦,学费啦、医疗费啦、肥料费啦、饲料费、种子费啦、农药费啦,包括各种生活开支,乃至走亲戚、婚丧礼葬的钱,没打工的家人寄钱回来都不成,这些都是农民必须外出打工的实际压力。另外的一些外出打工的原因,比如有的农民的耕地很少,在家里面没有事情干。大多数人羡慕城市里面的生活,由“羡慕”到“打工”,虽然外出后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所想像的不一样,他们也仍然愿意,有的甚至愿意在外面受苦一辈子,也不愿意在家里面多呆一天!这个“钱”啊,在家里是年年盼、月月盼、日日盼,一直到粮食已经生产出来,乃至于你去卖粮食,可能都没有人买你的。你说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之下,不靠打工又靠什么?

1998年7月,我母亲梁如成回来过一次,那年我15岁。有一天早上我和她到朱沱镇赶集,看见我们认识的一个村民郑明才,她是我们新岸山村11组“灯杆坪”那个地方的,离我老家才300米。郑明才当时提着10个鸡蛋去卖,10个鸡蛋能卖3块钱。我母亲当时对我说:“还是在外面打工好。我们在外面打工虽然还是穷、还是苦,但我们是干一天就有一天的钱。尽管我们的工资有可能被拖欠,也顶多拖欠一两个月、两三个月,最后还是要给的。但是在农村,卖10个鸡蛋才管3块钱,那鸡下不下蛋还是个问题呢,你说是不是?”我们的村民到镇上要走多久啊,一走就是将近一个钟头,一个钟头就为了得3块钱,在街上连一口水都不喝,然后又走一个钟头的路回家,只要这3块钱放在口袋里,都已经觉得是很大的一个满足了。你想想这个镜头,就能立刻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外出打工。

农村太苦了!城市那个钱,再艰辛,那也踏实,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有信用的企业、包工头,他们非常愿意在那里干,甚至——“只要你让我在这里干,我就是干到老死也愿意!”在我这几年的采访过程中,我真的不知道流过多少眼泪!我见过很多出来打工的老太太、老爷爷,56、57、58岁的,乃至于61、62岁的打工者都有,每天还是跟其他人一样,再疼、再有病,甚至他们的子女叫他们不要再干了,可他们还是要干,不想回去生活了。回去干什么呢你?你回去也没一个子女,子女都出去打工了;回去还得带小孩,那小孩万一出了什么事儿还得找你。哪怕他们再受多少的苦、累、脏、辱骂、打压、恐吓、欺骗、诈骗等等,他们都愿意去忍受,这个忍受能力极大。所以说中国为什么不乱呢?中国这么多年的超稳定状态,农民、农民工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我过去就曾经说过:广东的发达,它是万里长城!它是血筑的,血泪筑成的!如果要哭倒这座长城,那个时候不是一个孟姜女,而是上千、上万、上十万、上白万的孟姜女,都要哭,哭倒!他们忍受了太多,靠的是这种不断的忍受、坚韧、勤劳,靠的是这样一种力量。所以说,广东人民,尤其是广东的城市人民,要报答他们,要爱护他们,要和他们交好,要感谢他们!没有这些农民工,广东根本不可能发展!没有农民工的血汗,广东这个地方我跟你说,可能现在连我的家乡都不如!这些农民工,是中国最基础、最坚实、最庞大、最厚重的生产力。他们是我们国家的栋梁,真正的栋梁!没有这些栋梁,没有这些血汗,没有这些每日每夜顶着每时每刻都在承受的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生存压力、身体压力、精神压力,广东根本无法起步,中国大陆所谓的“发达地区”只能永远是空谈!(陈星、吕飞音乐:《离家的孩子》)

黄:农民工的血汗造就了广东的奇迹,而广东的奇迹也曾经是无数农民的寄托。杨银波继续说——

杨: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出现的第一个有伟大成就的省份!广东为什么那么出名?1991年,当时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由成浩导演、谢丽虹编剧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外来妹》。这是1991年新年之后央视播出的第一部电视剧,1992年之后又在全国连续热播,宣传得铺天盖地。昨晚,我租碟子又把这部电视剧看了一遍。这部电视剧呢,它开拍的第一个镜头就是1990年的广州火车站,然后又在东莞南栅区这边拍摄,专门拍一群从穷山沟“赵家坳”到广东来打工的“外来妹”(广州话叫“捞妹”)的命运。

这部电视剧在当时确实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它是第一部反映打工者生活的电视剧,也是第一部反映劳资关系的电视剧,而且后来还获得了“飞天奖”。《外来妹》使很多人都认识到了广东;也是因为这部电视剧,使很多人非常羡慕广东的生活,当然也体会到了时代对于人们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改变。《外来妹》上面的那个女主角赵小云,在电视剧最后当了乡镇企业的负责人,很多出来打工的人都还记得这个赵小云。赵小云的这个人格、品质,特别好,也很漂亮、坚强、真诚。她能够忍受,能够理解,能够团结,对其他民工又那么好,又比较敢为别人打抱不平,很多老打工的人现在回顾起来,这里面的感情确实令人感动。

(大纪元首发)

附:《放眼大陆》节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星期六:08时~09时(北京时间)重播:每周星期六:20时~21时(北京时间)网址:cbssp.cbs.org.tw/getip.aspx(进入点击:繁体/简体→网路广播区· 新闻网· 播放器)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杨银波 :中国民间自由撰稿人与政论媒体
【专栏】杨银波:剖析杨银波
杨银波﹕中国监狱的黑暗无法用笔来形容
杨银波:底层民工生活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