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国:卢跃刚使“蒋彦永模式”效应持续放大

——读卢跃刚“给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赵勇的公开信”

张伟国

标签:

【大纪元7月21日讯】卢跃刚日前在网上发表”给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赵勇的公开信”,这篇一万三千多字的文章,比起前不久焦国标那篇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讨伐中宣部》文章,更能震撼中国新闻界!因为它更具体、涉及的问题更敏感、并直接针对中青报的顶头上司,因此写作这篇文章也需要更大的勇气。

四川籍的卢跃刚生于1958年,也是目前中国负有盛名的报告文学作家,其代表作品《以人民的名义》、《长江三峡:中国的史诗》、《大国寡民》、《东方马车》等,每一发表即引起轰动,并连连获奖。 他目前是《中国青年报》新闻中心副主任,被视为中共主流媒体中”最具思想性、批判性”的记者之一。赵勇是主管中青报的团中央第二把手,据万言书披露,今年5月24日他在中国青年报中层干部会上的讲话,其要点一、谁要是不听话,随时随地可以滚蛋。二、中国青年报是”团报”,不是”抽象的大报”。三、不能用”理想主义”办报。卢跃刚认为:赵勇讲话充满了教训、恐吓和无知,”代表本届团中央书记处在中国青年报树立了一个恶劣的形象,一个小官僚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形象。”使报社许多同仁极度反感和失望。

卢跃刚的公开信披露的中青报与中共高层互动的大量事实细节,令同行们相当”解馋”,他在”万言书”中阐述的思想观念,几乎就是中国新一代报人的宣言书,帮助外界了解到中国新闻界先进分子的脉动。这是研究中国过去20年新闻发展殊为难得的重要文献。并将对包括新闻改革在内的中国政治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过,我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卢跃刚万言书中有两个地方特别引人注目:

其一,是1989年《人民日报》”四·二六社论”与”六四”事件的关系,卢跃刚指出:仅仅从危机处理的角度看,”四·二六社论”对局势的判断,对学生运动性质的判断,以及那种杀气腾腾、准备秋后算账的口气,很大程度上激化了矛盾,增加了理智地处理社会危机的障碍和难度,汇合各种复杂的因素,导致了至今让所有中国人伤痛不已的大悲剧。

其二,卢跃刚直言不讳表达了同仁们的一个共识,中国青年报今天的诸多不如意,总体上是”六四后遗症”。中青报前任总编辑徐祝庆离任时向一些同志道歉,向六四以后曾经处分和伤害过的同志道歉。卢跃刚认为他的道歉是在澄清大是大非问题上的立场,庶几是良知的剖白。

毫无疑问,这是中共体制内继蒋彦永医生之后,对六四这一最敏感的问题公开表达的与官方立场相左的观点。蒋彦永的罪名不就是讲真话,不就是要求中共为六四事件正名吗?不就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宣示自己的良知吗?如果说蒋医生的公开信是从正面提出了对六四问题的”正名”问题,卢跃刚的万言书则是用具体的证据巧妙论证了为六四正名的必要性。他们的默契,真让人拍案叫绝。

前不久余杰在访问美国的时候还担心,吴祖光等敢言的著名人士去世后,中国政府抓了蒋医生,那些著名的知识份子不敢挺身在救援蒋医生的问题上表明立场。然而当我们读到卢跃刚的万言书时,就会觉得这种担心可能是多余的。卢跃刚的挺身而出有其特殊意义,中国知识份子的良知不会泯灭,吴祖光的精神已经有了传人。

同时,我还看到了蒋医生上书的效应正在持续放大,并且有可能变成一种模式–“蒋彦永模式”:在中国反对派无法有效集结的特殊国情之下,社会名流、知名人物通过个人发出独立的批评声音,不断质疑身边存在现象的合理性合法性,澄清大是大非问题上的立场!而蒋彦永、卢跃刚们也通过在六四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宣示自己的立场,而使自己的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他们是当今中国的大知识份子。

也许,就是这种”蒋彦永模式”最终会成为推动中国新一轮政治改革的一种”社会合力”。从这个意义上看卢跃刚的万言书,可以告慰蒋医生:您并不孤单!卢跃刚们正在以各自的形式加入到你的行列中来,可以预料这支队伍将迅速壮大。这一模式的发出的警示在于:”执政党必须正视人民的政治要求了!”…
(7/21/2004)

转载自《新世纪》网站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张伟国:杨建利的“上诉书”
张伟国:知识份子的歧途与中国人权的困境
张伟国:洪哲胜主编的《民主论坛》和中国民运相得益彰
张耀杰:《议报》与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