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公司大举西进为哪般?

标签:

【大纪元8月3日讯】(亚洲时报记者Jayanthi Iyengar 8月2日报导)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于2003年12月17日、18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和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作为第一家两地同步上市的国有金融企业,中国人寿受到海外投资者的追捧,获得了25倍的超额认购倍数,共发行65亿股,募集资金35亿美元,创该年度全球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募股(IPO)筹资额最高记录,取得了海外上市的成功。

2004年1月30日,中国国家审计机关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披露了重组前的中国人寿涉嫌违规资金约54亿元人民币。虽然这些审计信息并非国家审计机关的最终审计结论,但一经公开,立即在国际股市产生动荡。2月1日,中国人寿股份被投资者大幅抛售,两地上市的中国人寿股价连续下滑,累计跌幅约20%,股票市值几天内损失约10亿美元。

今年3月,中国人寿再次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2004年3月,因美国一购买了中国人寿股票的投资者称将召集所有投资者分别以信息披露不全、不实等原由起诉中国人寿,中国人寿在香港的股价大受挫折,下跌至该股票在香港证交所挂牌以来历史最低点。

不及时披露信息或者披露虚假信息而被起诉的,在美上市的公司并不少,其中有九个来自亚洲,包括rediff.com(印度的门户网站,因股东李泽楷被指持“虚假学历”而遭投资者入禀美国法院要求赔偿)。但它们的规模都不及中国人寿。

不过,中国人寿的遭遇并没有打乱其他中国公司(包括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网通等大型国有企业)即将到美国上市的计划。这一点从香港的海陆国际律师事务所(Heller Ehrman White & McAuliffee)的合伙人Simon Luk那里得到印证。他说:“好在中美两国的律师们积极努力,中国人寿事件才没有成为其后来者的障碍。要我们帮助处理未来上市事务的中国公司仍然络绎不绝。” 在成功上市的网络公司(如新浪、搜狐、网易等的门户网站和如掌上灵通、Tom online的短信服务提供商)的刺激下,一些从事传统商业但也向互联网渗透的企业(前程无忧、搜房网、e龙)也在安排自己的上市计划。

中国公司的“西进运动”可谓方兴未艾。目前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中国公司有17家,包括上海石化、华能电力、中石油、中国联通、中国东航的大型国企。他们的运营都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督;而且该机构规定的信息披露标准比中国要严格的多。这些国企希望为远期发展获得更多资金支持,而在亚洲资金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只好选择纽约证交所了。

世易时移。现今亚洲市场上的资金充裕,也不乏外资,为什么中国企业要舍近求远到美国去上市?受“中国人寿”等事件的影响,上市的费用也高涨。由于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股都能实现“上市后高回报率”的诺言,中国网络公司怎么还可以接连上市,并依然博得美国投资者的青睐?为什么中国的网络公司都对纳斯达克趋之若鹜?“中国人寿”的风波会对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问题的答案主要可归结为海外投资十分看好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及国内资本市场远不及国外的成熟。

美国投资者喜欢购买亚洲股票。去年,美国人以美国存托凭证(ADR)形式持有90多亿美元的亚洲股票。去年台积电发行了20亿美元ADR股票,列十大ADR发行商之首,中华电讯以16亿美元据第二位。而且这前十名中,亚洲企业占多数。专家认为2004年的金额会超过去年。

中国人寿在NYSE上市受到美国投资者力捧,供不应求,但由于发行股票金额有限,最终筹得35亿美元。IPO专家Tom Taulli说:“投资者想着增值,可是当时有钱也抢不到[中国人寿]。象Blue Nile Inc.通过网络为顾客提供质优价廉的珠宝和钻石,发展势头强劲,它的股票深受IPO投资者欢迎。”

事实也是如此。截至2004年6月30日,中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8700万人,仅此于美国。该数字占全国人口的6%,据城市人口总数的20%。四月份摩根斯坦利的明星分析师、昔日的网络股女皇玛丽.米克尔指出:“虽然[在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不太高,人们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查找信息,欣赏娱乐节目,企业通过互连网扩展自己的市场。”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科技组副总裁Jay Chang在5月表示:“到了2010年,[中国]会有2亿人互联网用户,电子商务、网络广告和网上支付、无线数据、在线游戏等业务将分别出现50倍、10倍、5倍、3-5倍的增长,整个市场产值在它们的推动下 [跟现在比]增长10倍,将达到100亿美元。” 他是根据国际文传电讯社的数据得出上述的结论。他认为,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远未饱和;虽然目前网络广告和电子商务的投入只有1~1.5亿美元,分别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8%和0.01%,与美国的2.5%和0.5%还差的很远,因此大有潜力可以挖掘。中国互联网产业这块蛋糕如此诱人,自然备受海外股票投资者的垂青。

诱使中国企业“西进”的主要问题就是资金。Tom Taulli表示,美国一直是募集资金的中心地。海陆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另一合伙人Carson Wen进而解释,门户网站在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正改变国内IT行业对在哪里上市的认识,因为“中国的IT公司把在纳斯达克的挂牌上市看成对企业成功的认可”;一些中国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有些选择香港、纽约两地上市;还有少量公司选择香港、伦敦两地上市。但是他说,比较遗憾的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还有很多都还没在上市。

跟中国的投资者相比,美国投资者更精明,他们会对要买的股票研究的更透彻。市场成熟的深度让股票的流通更顺畅。Simon Luk说,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后就成了美国品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很多国内公司就是冲这一点去的。

再者,同新兴的资本市场比较而言,西方国家的更成熟,有更多方式可供选择。例如选择在美国上市,它可以选择NYSE(大公司都选择在这里将其股票上市)、纳斯达克(为中小企业)、OTC(进行非上市股票、债券、及其他证券交易的地方)和144A(仅面向机构投资者)。

Tom Taulli认为能够到海外挂牌是对公司信用的一种认可。尤其是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因安然及世通的会计丑闻而实施更为严厉的监督措施之后,投资者对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更放心。

反观中国,股市的不完善打击了中国IT企业本地上市的积极性。例如,在国内上市总要排长队,这种现象在国际上根本没有。在深圳的创业板开盘以前,深市已经不接受新的上市申请。市场风云变幻,IT公司等不起,只好“西进”。

另外,越来越多的“海归派”进入中国公司的管理层,他们的目光本来就瞄准了纳斯达克而不是国内股市。很多刚起步的IT公司就有风险基金和机构投资者的介入,他们追求更少的外汇管制和宽松的法制环境;纳斯达克自然是他们的首选。

香港的二板市场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常受大陆上市公司的丑闻影响。所以,无论是通过IPO上市,还是借壳上市,虽然有地域间隔、时差,纳斯达克仍是IT企业的首选上市地。

Carson Wen特别提醒,选择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要注意上市风险,及时披露信息、遵守相关证券法规,才是成功之道。(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柯正杯三州四国军棋锦标赛快讯
台湾形象广告上波士顿环球报民主党大会特刊
世界大学棒赛美国轻取墨西哥
Parkway部分路段将单向收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