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禁高生校外租房 亚洲价值对决西方自由?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8月8日讯】(自由亚洲在线 焱桦报导) 在愈来愈崇尚儒家思想的中国,“关爱下一代”一直是家长以至教育当局一个工作的核心。但这些传统的价值,却不断跟崇尚个人自由的外来西方价值发生冲突。最近的一个例子是,中国广东省教育厅为了“关爱下一代”,明令禁止高校学生“擅自在校外租房居住”,广东省教育部门这种“关爱的方式”,惹来不少争论。

眼见9月就要开学,广东省近日有关明令禁止高校学生擅自在校外租房居住的一纸禁令。教育厅的初衷是,为学子安全着想。不过,有关规定尚未实施,就有不少讨论。

有高校负责人担心“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又有教育专家呼吁,高校管理层应该以更大的创意和开明度,建立莘莘学子“愿意住” 的高校宿舍,甚至有专家认为,大学生宿舍应该实施的“自治”的制度。

据了解,广东省这项新猷的根源,是来自今年6月份,中国教育部专门下发《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

该《通知》指出,近年来一些在校大学生自行租住校外民房,条件参差不齐,安全或治安事端时有发生。为此,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对已在校外租房的学生,要求其搬回校内住宿;对极少数坚持在校外租房的学生,要向他们耐心说明可能产生的后果和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并逐一登记,建立报告和承诺制度,说明租房的原因、房屋详细地址、联系方式,承诺加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自我保护,经本人与家长双方签字报学校备案。

随后,各省开始落实教育部的文件精神。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明令禁止高校学生擅自在校外租房居住,并规定在外租房的学生限期搬回校内住宿,对极少数确有特殊情况在校外租房居住的学生,要经本人和家长双方签字报学校备案,并要承诺加强人身和财产的自我保护,确保安全。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愈来愈多高校在校生校外租住单位,追求他们的自我天地。只要在高校宿舍区转一圈,电线杆上、公告栏附近、甚至饭堂门外的墙上,学子们的求、合租房子小广告比比皆是,而且有的甚至是中、英双语版。尽管在校大学生在外租房一直存在争议,今年7月起各省各高校也明文规定不允许学生在校外租房住,但大学生校外租房的趋势仍有升无减。

综合各省高校学生住宿情况的调查结果,以贵州省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2004年贵州省高校有将近10%的大学在校生在外住宿。以上海为代表的发达地区, 2003年上海市23所高校中,在校生校外租房的总人数达到2218人,其中男女各占1388人和830人,而且人数随年级递增。以上海音乐学院为例,校外租房占应住校学生总数的17.17%。而事实上,上海学生校外租房的实际人数可能比统计显示的更多。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达、相对开放较欠发达地区,学子校外租房比率将近高出一倍,在校大学生在外租房已是个不争的事实。

而这些外租生中有的得到“特批”可以外宿,但也有“花钱买自由”,这边给学校交着住宿费,那边在外面租房子住的。至于学子们有宿舍不住,选择校外租住的理由不外乎四种:不满学校住宿条件;为了能学习上的便利和生活不受约束;为考前冲刺,求有个安静复习环境。而还有一个校方和家长最为关注,争议最大的学子校外租房的原因就是,“男女同居”问题了。

上海《新闻晨报》指出,有调查认为,有些“在校恋人们”不甘大学宿舍“男女互不串门” 陈规束缚,为“爱情”选择校外租房“两人世界”,成了大学生校外租房的一大原因。该调查指,目前某些高校的在校生恋爱比例高达到六成以上。

舆论普遍认为,教育部下达这个文件,是因为马家爵事件后,高校管理引起各方关注;另外,针对禁止高校在校生为同居校外租住,有的放矢。

而对于高校管理问题,有专家认为,“学生自主自治”才是根治高校管理的良方。在教育部下文前,一位在高校从事心理研究及教学的心理专家对就贵州《贵阳日报》表示,东方文化崇尚儒家思想,“尊师听教”被视誉为一种美德。长期以来,校方与学生之间都是以“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关系,从而被“管得过多、过严” 的学生麻木而缺失责任感。他说,“如果学生可以自主,自治的话,宿舍就是自己的家,就是该我自己来管理,那他的积极性肯定就调动起来了,责任感自然就来了,大家就会自觉的注意很多问题,而不是去逃避。外出租房的现象就会减少,这才是根本的。”

他还建议可以借鉴国外宿监经验,让学生共同来制订一个规章制度,共同来执行,让学子们在自由中自律。

而在宿舍条件方面,有的高校的确有待改进。不少在外租房学生表示,其实在外租房开销过大,如果学校有相对独立空间的4人间或两人间学生公寓,他们愿意回学校住。搬出大学的外租生却向往“象牙塔”的特有氛围,又希望搬回“条件可以的”学校宿舍住,这就是所谓的高校宿舍“围城效应”。

中国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如今的大学生是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的一代。高校培养人才,不但要培养专业素质过硬,而且更要培养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试想,在校都不懂和同学和睦相处、缺乏责任感的人,将来如何面对社会?

因此,有人呼吁,在高校管理、高校学生宿舍建设中,应该把服务的理念融会其中,创造一种让莘莘学子学会“自由中自律”做人、有归属感的高校氛围。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如何教出数学小天才:真正建构式数学的精神(2-3)
英国年轻人本国历史一问三不知
澳工党称会取消本地大学生全付费的做法
中国教育部新规定 大学生一律住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