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厨记》作者岳观铭专访

圆一个梦 闯一片天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9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辛幸报导)一个17岁少年放弃了一份奖学金。一个20岁青年写了一封信回拒大学保留的名额。

这在一个人们祈求安居乐业、追求5C(CashCredit cardCondominiumCarCertificate)的时代里,几乎是天方夜谭。但更费解的是这个新加坡青年决定当个作家,而且是个华文作家,一个武侠小说作家。于是新加坡第一个长篇武侠小说作家诞生了。他就是《天厨记》的作者岳观铭。

一个大好青年,一条康庄大道不走,为何要选择这样坎坷崎岖的道路呢?

“其实我是经过一番思想挣扎的。我在高中一年级年底时,有一天我坐在华初(华中初级学院)的图书馆里问自己,究竟我要的是什么?我的兴趣是什么?我写下了四项我想做的事:写作、旅游、舞蹈和室内设计。最后我决定了:写作是我终身要发展的兴趣,旅游则是我要的生活方式。”

就这样,岳观铭怀着他的理想毅然走了17年。

他在服兵役期间就开始为《天厨记》写下80页的故事大纲;退役后,他存钱买机票孑然一身跑到纽约向出版社推荐英文作品;15年来他走遍大江南北。

岳观铭说,当时他本来有机会拿奖学金去英国读书,可是他知道大学文凭的这一切不是他要的。他喜欢读书,可是他不要写论文、写报告;他要创作,书本是他吸取营养的所在。

也正是书改变了他的生命观,使他做出了一般人想都没想过的决定。

他说:“书本里的许多话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如: ‘Every-one dies but not everyone lives(人人都会死去,但不是人人都有活过)’;‘If you look back 20 years from now, have you lived 20 years or have you lived 1 year 20 times?(20年后回首,你是活了20年还是同一年活了20次)’”

*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毕竟到最后,我们都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所以我决定去追逐我的梦想”

儿子选择了很另类的志向,母亲觉得他的梦想很不实际,曾经和他坐下来谈,希望他先读完大学。后来看到无法改变孩子的决定,母亲妥协了。她给岳观铭几年的时间做他自己的事。

“她本来以为我两三年后就会放弃。”但这一妥协就是17年。

“当初做这个决定时,其实我很内疚。高一时父亲刚过世,母亲接手他的生意。虽然母亲说自己可以打理,可是如果我去公司帮忙,是可以帮忙减轻不少负担的。但我还是做了一个比较自私的决定,我还是决定写作出书”

17年来母亲应该是接受了孩子的决定吧?

岳观铭笑道:“她放弃了。”

十多年前,在一个老同学的聚会上,岳观铭给自己设定了目标。
“二十二三岁时我定下一个目标,就是在20年后,要出版第一部书,从时间表来说,已经达到了目标。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步,可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替母亲高兴*

岳观铭说:“我出书除了达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自己高兴,也替我母亲高兴。因为我对自己的决定、自己的能力,向来都很有信心,不过我母亲感受不到这份信心。所以我的选择一直让她很担心,这是我一直不能释怀的事。现在出书至少有一点成绩给她看,感觉上比较好一点。”

岳观铭目前辞掉工作,专心在家写《天厨记》的续作《蝠泣录》,预料今年年底会完成。他透露,《天厨记》会有三部续集,合成《天厨》四部曲。

*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身边的朋友不能理解岳观铭的决定。当初,就有很多好友劝他不要走这条路。

“我的朋友们看我找的总是一些简单工作,说我有underachiever mentality(弱者心态),问我为什么这么没有志气,不思进取?对我来说,写作是我的志趣,对他们来说写作只是我的嗜好。所以他们认为我是本末倒置。”

“但是我跟他们解释:如果把世界上的人和工作都分成三个等级ABC,在理想的社会里,能力最强的人A应该是做最难的工作A。我把自己看成是B等能力的人,我选择做C等难度的工作。这样一来,我的工作不需要太伤脑筋,工作之余我又有很多精神、精力去追求我认为我生命很重要的东西。”

岳观铭说,对他来说,工作是为了体验人生、为了收集写作素材。他形容自己是个“traveller”。他是以旅游的心态工作。当他去上班,寻求的不是什么满足感,而是人生经验。

岳观铭在尼泊尔遇到一个法国人。这个人每年在法国工作3个月,然后带着所有的钱到尼泊尔生活9个月。那个法国人承认,他的生活从经济角度看是疯狂、不理智的,可是他在尼泊尔的大自然生活中所得到的满足感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

岳观铭说:“新加坡人把生命都投放在工作上,那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种,未必是最正确的,也未必是非要走的一条路。”

*一个很基本的选择*

记者(下简称记):现在政府鼓励人们有entrepreneurship,有冒险精神。如果现在有人要选择写作这条路,他们应该考虑些什么?

岳观铭(下简称岳):你要问自己一些很基本的问题。首先是,你对这一方面的热忱,能够支持多久?如果只是支持三四年的话,我觉得那算了,因为这是一场越野赛跑。

第二个问题是:你愿意放弃多少?牺牲多少?如果对哪一方面的志趣很强很强,可以20年不变的话;而且愿意牺牲很多,放弃很多其他东西,现在有政府那么多支助,那应该是更容易了。

记:可是新加坡这样的环境中,选择走这样的路,会不会需要放弃很多,甚至是放弃组织家庭。

岳:我自己本身是选择走一条很个人的路,因为我喜欢自己一个人,我喜欢自己旅游、自己创作,不愿意有家庭的约束。可是有些人有一个生命伴侣在他们身边,反而会对他们又很大的帮助。如果你能找到一个支持你这方面的努力、支持你这方面的创作,会给你很大的鼓励。所以因人而异。你知道谁是英培安吗?他也是个全职作家,我相信他的太太对他的支持他,是他可以全心全意写作的因素之一。

记:你以一个过来人,可以给有志从事写作的人什么忠告?

岳:我只能说,做最好的打算,也做最坏的打算。

假如说你得到政府的支持、有自己的人脉关系能使自己成功,那就去利用这一切吧。可是你还是要做最坏的打算,你能过不知道明年生活费从哪里来的生活吗?你能过得不到身旁的人支助的生活吗?

你身边的大环境是你不能够改变的。我20年前做决定的大环境和现在是不同的。所以最重要的是你的基本原则,清楚你自己的选择,那环境怎么改变,你都还是走得下去。
如果当初你做那个决定时因为当时的环境,因为当时政府支持这个决定,那以后环境改变了,政府不支持了,你怎么办?

(新加坡<大纪元时报>供稿)

相关新闻
“灭火器”乐团:爱台湾就别怕被抹黑
林青霞为台湾清大毕业生致词 家长比学生还兴奋
菲律宾向联合国确认菲国在南海大陆架范围
关山亲水公园25周年庆 民众顶着艳阳热情支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