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波:笑红尘──2004年终稿

杨银波

标签:

【大纪元1月1日讯】且以我之诗意,写就此篇词句。于痛楚中笑傲,于哀伤中笑谈──朋友,让我们此刻舍去一切可耻的恐惧。

2004年的中国江湖,红尘滚滚,波浪滔滔,有你我永远看不透、道不尽的意气风发与惊心动魄。能如此乐观者如我,世界潮流必是激荡着我滚烫的心灵;能如此感慨者如我,燎原之火必是映照着我透明的双眼。在威胁之中保持尊严,在弱势之中发出强声,不必声嘶力竭,不必惊慌失措,一切皆是尽力而为,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求朝夕之进步与成熟之人格,稳健地行走生活的每一步,绝不失去笑颜与意志。匆匆数十年人生,即当如斯!至于最惨的人生,莫过于“生无落脚处,死无葬身地”,悲惨者中的最惨者尚且可存一丝希望,你我又岂能放弃此番努力?

无论时局如何变幻,大者如世界,小者如家庭,任何细微个体都应受到尊重。由己推人,给予他人温暖,自我从而得到充足,渐至形成完整人格。人类最美好的事物,理应得到维护和激赏。即便是以宏大口号、言论、新闻、组织、行动、人力等所奋斗的民主、共和、自由、人权、法治、宪政,皆是以个人之努力逐步扩散、推广,于具体生活细节中展示,形成习惯,形成潮流。它们并不那么高远、宏伟、难以企及,更非臆想或概念,而是彻底生根于心灵深处的精神理念。它们是尊重文明的基本意识,是爱护他人也爱护自己的基本素养。有力者必赤诚,唯有“真”,才是感动并带动社会的最大无形力量。

是的,我们需要进步,建立于基本人格的基础之上。因而,道德需要重建,教育、传媒、互联网的重要性则极为明显。作为个体,智慧、经验、阅历仍不可缺。逐渐步入资讯化、法治化时代之后,还要增加一条:秩序。具体到细致问题时,即是尊重程式。此趋势并不应令公民倒退,但倒退的高压政策绝不能缓解社会意识最为激烈的知识群体的矛盾。底层群体、边缘群体作为体制运转之下第一批最残酷的受害者,对全局形成反作用,增加了无法预计的维权成本。因而,以降低维权成本为核心的“朝野和解”,在今后的几年都将是最为焦点的问题。公然强调钳制意识形态,是严重的开历史倒车,逆流而动。特别是众矢之的的“文字狱”,必须彻底铲除!

体制内的崛起,体制外的公共努力,足以危及旧制度、旧政治,但这是社会之进步,时势之必然。以保守姿态实行的所谓循序渐进的政治改革,仍可视为进步,但也必须警惕和防止成本的增加。尤其是与任何专制制度都狭路相逢的持不同政见者,他们的生存空间、发展空间,都需要当局给予冷静宽和的考量。符合国际规范的非政府组织不得不陆续建立,它们的活动空间需要得到扩大,制度限制必须得以排除。具有影响力的新锐传媒也将陆续出现,它们与互联网独立思想文化媒体一起,共同构成中西文化交流撞击的主要平台。作家、律师、记者、报人、出版商、教育者等重要知识人才的法律保障体系还未彻底建立,言论、新闻、出版、法律、资讯、知识等各领域都有赖于加以保护和支持,否则将对整个社会继续够成呈恶性循环的意识危机。

农民、农民工面临的户籍、土地、选举、罢免、就业、培训、维权等制度、措施和相应硬体设备,都要放在重中之重。基层政权因与其经济利益、福利分配等直接相关,因而防范、监督其权力滥用,逐步实行党政分离、政企分离,乃是关键的问题。作为弱势者,其组织化建设如独立农会、独立工会等,是肯定要逐渐搞起来的。农民、农民工自身的素质需要提高,尤其是法律层面,否则受害者是他们,矛盾升级者也是他们。国家财政收入应绝大多数用于民间公益领域,扶持发展民间公益事业,尽力降低公共领域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各项成本,逐步减少城乡贫困差距,给予农民、农民工以同等国民待遇。国家应建立多方沟通管道,使相关措施得以明见,深入具体,深入细节。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之中,权力勾结资本,国家暴力压倒公民权利,乃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还有目前当局最为忌讳的这两个敏感问题:一是非官方性质的宗教信仰,一是境外势力。后者有国内强大的狭隘民族主义做后盾,因而其敏感程度不如前者,但都主要是基于对稳定政权的考虑。非战争时期,大多是在意识、思想、资讯、言论等领域的控制。自古以来,政与教确实搞出了许多大事件,因而有了“从来就没有纯正的宗教”一说,但这是站在政权一方说话,没有多方参与的公平的辩证机会和公正的辩证平台,故而不足采信。新文化运动之时,宗教信仰问题没有被引进来,以现在的眼光看,那是严重的失败。宗教信仰的伟大之处,一是外向的悲悯,二是内向的忏悔,这是两股相辅相成的高尚力量,大者可维系社会稳定、提升人类道德,小者可秉承良知、净化心灵。不能实行包容、融合的宗教文化开明政策,这才是治国者真正的大忌;盛唐即是成功的例子。其实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有那么几年,诗歌也具有此种影响力,所谓“权力腐化心灵,诗歌净化心灵”,言如其实,道出中国特色。

不过诸位不必过于悲观。中华乃有数千年之脊梁,传承者后浪推前浪,岂是凭几十年血雨腥风、高压禁锢就可付之一炬的?我之所以对中国永存希望,其最基本的考虑便是思索人生之意义。人的一生在我看来,其意义主要有二:一是外在的奉献,一是内在的进步。推及民众,则民众之奉献,可鼎力相助于建立公民社会;民众之进步,则可鼎力相助于遏制专制逆流。你我应无任何私怨,唯有公敌,如此方能众志成城,具凝聚之力。

结语

2004年就要结束了,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官场,还是处江湖之远的民间,迎接而来的都将是一个比2004年更意气风发、惊心动魄的2005年。2005年,杨银波愿继续与诸位一道,笑看人生,关怀中国。我们后会有期,不见不散!

--转载自《民主论坛》网站(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不代表大纪元。文责自负。

相关新闻
杨银波:杨春光之妻蔡东梅访谈录及其它
【专栏】杨银波:酒后杀人
杨银波:关注农民工的大陆非政府力量
杨银波:19岁民工孙家利工伤调查记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