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焦点评论》轻忽生命 以致制度杀人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1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洪素卿特稿)台湾各大医院健保病床一床难求,一向饱受民众诟病。不过,民众可能万万没想到,有一天台湾的民众竟然会落到“在台北受伤,得转送到台中住院开刀”的处境。我们庆幸这个不幸的小女生,没有在送医途中枉送性命,但究竟现行制度出了什么问题,才会有这种畸形现象﹖若制度不变,未来是否终究有人会成为“制度”的祭品﹗

目前的健保制度下,加护病房是个相对赔钱的单位,也因此,各医院对于加建重症病房没有太大意愿﹔每到季节转换、温差大,中风、心肌梗塞病患大量涌入医院时,病患就只能等床。一般轻症病患可以等,但急重症却等不得,一旦发现没有病床可以收容这些必须紧急手术的病患,医院就只能尽快将患者转送出去。

各医院间转送紧急病患,除了私下联系,主要仰赖EOC(紧急应变中心),以及网路上加护病房空床登录资料。

看似简单的制度,实施上却有诸多盲点。首先,空床登录是否与事实相符,就是一个大问题。除了因为时间差,网路上呈现的状态,无法反应即时状况之外﹔医院不想收重症,没有据实登载资讯,也是症结之一。

此外,医疗纠纷日增的当下,一些状况复杂的患者,多数医院一听就不想要收“烫手山芋”,以免惹来纠纷,哪会将实际空床数真实告知。

更惨的是,有一些医院因为撙节成本,到了晚上即使有床、也没有够格的“医师”可以动大手术,自然更不敢收病患。于是乎,所有的医护人员,就在一套看似运作有节的制度下,大家就像是“行礼如仪”一般,照着既定的游戏规则运作:“照三餐”登录、“照医院指示”登录。有病患需要转诊时,紧急医疗网便去电医院询问,但双方匆匆两三语,就结束了攸关病患生命的程序运作。

大家心中没有“生命”,只有“制度”的状况下,使得一个颅内出血的小女童,在无应变机制下需舍近求远就医。这不禁令人想起,过去曾有一位小儿科资深医师,凌晨两点钟仍在拨电话,只因为当时网路纪录显示一张空床也没有,于是他一通通电话卖老脸,央求过去的学生、朋友,帮忙重新清查有没有空床……,最后为他的小病患找到了一张救命的床。

医师面对的不只是制度,还有生命。为了帮病患求生,重新检讨这个制度的时候,医事人员们是否也该重新省视,自己主宰的是他人的生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