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富维耶圣母院:19世纪新拜占庭式教堂

Ariane Triebswetter撰文/吴约翰编译
富维耶圣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盖在里昂(Lyon)制高点富维耶山上,从这里能以不同角度欣赏这座城市,又以北面塔楼视野最佳。晴空万里时,还能看见欧洲最高的白朗峰(Mont Blanc)。(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11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富维耶圣母大教堂(Basilica of Notre-Dame de Fourvière)建于1872至1896年间,供奉圣母玛利亚。当地人相信圣母曾在1643年黑死病、1832年霍乱,以及1870年普鲁士入侵时拯救里昂市。

普法战争(Franco–Prussian War)结束后的隔年,里昂人民决定建造一座新教堂来让人们了解他们对圣母的奉献。教堂由私人资助建造,位在富维耶山顶罗马广场的遗址上。“fourvière”一词源自拉丁文“forum vetus”即“古老广场”。

坐落在富维耶山(又称“祈祷山”)顶端的大教堂像是一顶里昂的王冠。当地人把昵称这座教堂为“颠倒的大象”,因为它看起来就像是一头四脚朝天的大象。大教堂由四座八角形塔楼和一座钟楼组成,钟楼上有圣母玛利亚的镀金雕像。城垛(围墙上半部分)分别象征四种基本美德:坚韧(Fortitude)、正义(Justice)、谨慎(Prudence)、节制(Temperance)。

富维耶圣母大教堂像是一顶里昂的王冠,当地人也把这座教堂取名为“颠倒的大象”。大教堂由四座八角形塔楼和一座钟楼组成,钟楼上有圣母玛利亚的镀金雕像。城垛分别象征四种基本美德:坚韧、正义、谨慎、节制。(Shutterstock)

富维耶圣母圣殿的设计包括四座塔楼、一座中央圆屋顶建筑和两座教堂。两座教堂一个是位在下层的礼拜堂,另一个是位在上层的教堂。下层是圣若瑟(St. Joseph)的圣陵,上层教堂供奉的是圣母玛利亚。上层教堂拥有三个中殿、拜占庭式拱形天花板,以及由十六根罗马式圆柱支撑的哥特式拱门,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此外还有画家查尔斯‧拉梅尔(Charles Lameire)和乔治‧德科特(Georges Décote)创作的六面马赛克墙。

大教堂的立面以白色装饰。代表坚韧与正义的两座塔楼面向广场。右边的正义塔楼描绘大卫和歌利亚(David and Goliath),左边的坚韧塔楼描绘所罗门的审判(Judgement of Solomon)。中间的三角山形墙连接两座塔楼,山形墙的装饰图案唤起人们忆起圣母玛利亚祈求终止1643年的瘟疫。在雕刻饰带下方的高空廊台有女像柱(caryatids)或天使造型雕塑的柱子支撑,他们手持宝剑提升了大教堂的防御能力。另外,入口阶梯顶端有一扇青铜门,代表诺亚方舟(Noah’s Ark)与圣经里的约柜(Ark of the Covenant)。此外还有一尊象征里昂的带翼石狮雕像,守护在下层礼拜堂或圣陵的入口处。

大教堂的立面以白色装饰。代表坚韧与正义的两座塔楼面向广场。在雕刻饰带下方的高空廊台有女像石柱支撑。还有一尊带翼石狮雕像,守护在下层礼拜堂的入口。(Shutterstock)

下层礼拜堂或地下陵寝供奉的是圣母玛利亚的丈夫圣若瑟。建筑师相信朝圣者必须先透过圣若瑟才能见到玛利亚,也就是从地下墓室的黑暗过渡到主教堂的光明。地下圣陵不仅是上层教堂的地基,也是一座独立的教堂,室内的祭坛周围环绕着精致的新拜占庭式(Neo-Byzantine)马赛克、优雅的雕像和大理石柱子。

下层礼拜堂供奉的圣若瑟。礼拜堂的祭坛周围环绕着精致的新拜占庭式马赛克、优雅的雕像和大理石柱子。(Shutterstock)

富维耶圣母大教堂与巴黎圣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样,都是为了遏止社会主义公社的发展而建造,标志着回归宗教与传统。

法国建筑师皮埃尔‧博桑(Pierre Bossan)和他的助手路易斯‧圣玛丽‧佩兰(Louis Sainte-Marie Perrin)采用当时一种结合不同建筑风格的建筑潮流,即历史主义风格(historicism)来设计教堂。历史主义发展于19世纪欧洲,也称作复兴主义或折衷主义建筑。博桑以新拜占庭风格设计了富维耶圣母大教堂,例如圆拱门、拱顶、穹顶和装饰性马赛克,并添加了一些哥特式和罗马式风格。

新拜占庭风格赋予上层教堂中央中殿丰富、华丽的装饰灵感。教堂装饰包含白色卡拉拉大理石、来自意大利北部的粉红色花岗岩、来自萨伏依(Savoy)的蓝色大理石以及其它像绿玛瑙、银、金、乌木(ebony)、象牙等高贵建材。教堂从地板到天花板都覆盖着金色的马赛克。新哥特式风格引人注目,包括三个拱形跨距、彩色玻璃花窗和16根雕刻柱支撑的哥特式拱门。

拱顶以不同种类的大理石和硬石制成的金色、青绿色马赛克装饰,形成许多几何与花卉图案。其中一个拱顶展示圣母玛利亚和三位一体,有镀金天使围绕。这些都是新拜占庭风格的典型特征。

上层教堂中央中殿丰富、华丽的装饰灵感来自新拜占庭风格。教堂装饰包含白色卡拉拉大理石、意大利北部的粉红色花岗岩、萨伏依的蓝色大理石以及其它像绿玛瑙、银、金、乌木、象牙等高贵材料。教堂从地板到天花板都覆盖着金色的马赛克。(Shutterstock)
其中一个拱顶展示圣母玛利亚和三位一体,围绕着镀金天使。穹顶以不同种类的大理石和硬石制成的金色、青绿色马赛克装饰,形成许多几何与花卉图案。(Shutterstock)

教堂大部分的图像都在颂扬圣母玛利亚,描述她的故事。金箔、银箔、青绿色和金色瓷砖等装饰都是在展现神圣的场景。

画面这幅马赛克墙展现了玛利亚神圣的母性,周围环绕着国王和天使。金箔、银箔、青绿色和金色瓷砖等装饰都在表现神圣的场景。(Shutterstock)

原文:Notre-Dame de Fourvière: Lyon’s 19th-Century French Basilica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维特(Ariane Triebswetter),国际自由新闻工作者,拥有现代文学和古典音乐背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圣约翰大教堂拥有雕刻精美的外观和双排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无疑问是晚期哥特式建筑。教堂长377英尺,宽203英尺,白色抛光外墙上装饰着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户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扶壁。飞扶壁上妆点超过95位十九世纪荷兰人物。一旁简约的红砖罗马式塔楼与哥特式装饰风格的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能成为精神生活和学习中心,以培养智慧、文化和修养等领域为宗旨。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涵盖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图书馆、学校和医院,还有西班牙王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 16、17世纪的袖珍肖像画主要装在吊坠的项链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礼物、爱情象征或是纪念出生或死亡的纪念品。到了18世纪,袖珍画因应珠宝而生,出现在项链垂饰或镶嵌在戒指或手镯中。期间许多来自欧洲的袖珍画画家来到美国为新共和国的公民作画。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袖珍画的需求迅速增长,在美国市场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博物馆研究古董盒子并不是看里面是不是还装有原来的东西或已空无一物。学术上打开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质、形状、功能和美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观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们观赏,想一探究竟。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纪时,马赛克创作是主流,而湿壁画则被视为穷人的马赛克。在罗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圣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马赛克作品,描绘的全部都是圣母玛利亚以及对卡瓦利尼影响深远的古典设计,这些是他职涯早期极力复兴的艺术形式。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