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逾“大内档案”露面 内藏秘闻轶事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月17日讯】日前,100多件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珍品已运抵上海档案馆外滩新馆四楼展厅,等待正式亮相。其中有些档案文献遗产珍品内藏鲜为人知的秘闻轶事。

据上海文汇报报导,历史上各朝为了典籍、档案的保存采取过不同办法,“石室金匮”即是其中之一。最早的“石室金匮”建于明朝嘉靖十三年,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宫殿建筑,座坐落在1.42米高石台上,恒温恒湿,极利保存文档。此次展出的“金匮”,是清代嘉庆年间制造的。“金匮”用樟木制成,外包铜皮,雕龙刻凤,鎏金为饰,主要存放皇帝的实录、圣训等重要档案。

中国民间野史盛传雍正为夺取帝位,暗中将康熙传位遗诏中“传位十四子”篡改为“传位于四子”,因此在众多档案展品中,康熙的传位遗诏最令人感兴趣。此次展出的康熙传位遗诏上,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的遗诏清清楚楚写的是:“皇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一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档案证明了雍正的清白。

此次展品中有一件舆图──《扬州行宫名盛全图》颇具特色。该件舆图中所绘的是当年扬州府为迎接乾隆皇帝下江南南巡所修建的园林全景图以及地方官员迎驾路线,图中绘有扬州25位盐商为迎驾皇帝南巡,捐资修建的数千间楼廊亭台。历史上扬州平山堂一带不产梅花,但图中处处点缀着梅花。原来是大盐商们为了讨好皇帝,捐资从外地移植过来的,以供皇帝欣赏。此图由乾隆时期宫廷画师绘制的,并经乾隆御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东巴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包含了宗教、哲学、历史、民俗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形成时间比甲骨文还早,被学界誉为“活着的象形文字”。此次展览中展出的几件纳西族东巴文古籍档案,是云南纳西族原始宗教祭祀时用于东巴教各种仪式上的宗教典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的图画像形文字。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第一季度结婚登记量大降 专家析根源
丁薛祥掌中央科技委 观察人士不看好
浙江水亭门古城墙北段坍塌 现场画面曝光
李强称“经济不能下猛药”遭删 泄露何秘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