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耀洁:“美丽的微笑与爱

傅国涌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3月12日讯】在林林总总的奖项很难保证其公正性的时代,高耀洁医生的《一万封信:我所见闻的艾滋病、性病患者生存现状》获得“首届华语图书传媒大奖”的年度大奖,大概是不会有多少争议的。

与那些“藏之名山,传之不朽”的大着不一样,这本书的力量是在书之外,它关注的是当下,是真问题,是一个曾被忽略、被漠视却不能不正视的特殊人群。它带来的震撼首先是将艾滋人群自己的声音第一次如此集中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让世界听到他们真实的声音,看到他们真实的生存状况,他们自己的心态与想法。这是贴近地面,贴近人类自身命运,以生命书写的大书,其意义远远超过了文字本身。即使编辑上的粗糙也遮掩不住它的价值,这不是书斋里的从容言说、游刃有余,不是讲堂上的酣畅淋漓、挥洒自如,更不是凌空虚蹈或卿卿我我的文学抒情,其中凝结着一个具有深挚人道主义情怀的医生,在她生命的黄昏全部的心血,是她使这些分散的、微弱的甚至卑下的声音有了公开表达的机会,生与死,悲与欢,当一部分人陷入不幸的境地时,人类应该听到他们的声音,通过高耀洁老人持续不断的工作(这当中无疑也包含了桂世恩教授及其他许多人的努力),这个曾被遗忘、被遮蔽的艾滋人群最终浮出了水面。从这个角度说,她所做的一切早就超越了医生这个职业角色。

大约2001年的冬天,我就写过一篇题为《高耀洁:德兰修女的影子》的小文,那时爱滋病人群的境况尚未引起全社会乃至政府的关注,高耀洁几乎是孤身一人,而且完全自费投入到艾滋病的防治、艾滋孤儿的救助行动当中。正是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世人才对河南农村艾滋病的疫情有了初步了解,艾滋人群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从1996年至今,十年的时光流逝了,高耀洁已年近八十,但透过她脸上的沧桑和坚毅的目光,我们一点也不感觉她已经老了,在这条路上她还将继续走下去。十年来,她不仅以古稀之年自觉、自愿地救治所能接触到的爱滋病人,而且竭尽所能地呼吁政府和全社会正视某些贫困农村因献血导致艾滋病传播的事实。在她简陋的家中,记者曾经看到——除了堆满防治艾滋病的资料,只有几件陈旧的家具,甚至连暖气都没有,仅仅靠一只小煤炉取暖。在中国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冻之中,她只能凑在小煤炉旁写稿,而且她还要以退休工资以及微薄的稿费资助数十个乃至更多艾滋病人的孤儿上学、生活。近几年来,高耀洁陆续获得了国内外的多种奖项、荣誉,但她几乎毫不犹豫地把这些奖金用来大量印刷《艾滋病/性病的防治》等书籍资料,她多年如一日、自费印制艾滋病防治的宣传资料已不计其数,全部都是以各种形式免费向社会发放。而她自己却甘愿坚守清贫的生活,并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情。像这样超脱于物欲之外的精神境界,这样纯粹的生命境界,与那些一掷千金的奢华、追求宝马香车的时尚构成了巨大的反差。她的选择显示出了人性中最高贵的一面,这些人性的光芒照亮的不仅是那些受她救治、救助过的艾滋病患者或孤儿,也照亮了并未直接受惠于她的人们灵魂深处的阴暗与潮湿。在她的身上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德兰修女的影子,尽管她所做的可能没有德兰修女那么多,两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也完全不同,但我相信高贵的灵魂都是相通的,她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基于“美丽的微笑与爱”,那是一种人类的大爱。德兰修女因此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颁奖词中说:“尊重人,尊重他或她的尊严和生来就有的价值。最孤独的人、最可怜的人和快要死的人都得到她的同情,而这种同情不是以恩赐的态度,而是以对人的尊重为基础的。”同样,高耀洁为我们挽回的正是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以及作为人类的荣誉。也正是有了她们这些人的存在,我们才会对万物之灵长继续充满信心,人类社会才有不灭的希望。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傅国涌:他们为教育不公大声疾呼
傅国涌:“大学校长尊严奖”
【专栏】傅国涌:怎样理解乔姆斯基式的批评
傅国涌:大人物的另一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