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洛:问人大代表──三峡工程移民到底是多少?

王维洛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3月9日讯】每年三月都要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此想问各位代表:三峡工程移民到底是多少?

1992年全国人大批准了长江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元海拔175米,公布的移民人数为113万。2005年2月24日,重庆市市长王鸿举说,重庆的三峡移民总计划量是107万。难道三峡大坝建在湖北省,难道三峡工程113万移民中的百分之九十五都在重庆市?又根据重庆市移民局局长刘福银的讲话,至2005年底,重庆移民将完成移民92万。如果2006年再迁移15万居民,重庆市就完成了三峡移民107万人的任务,但此时只能保证三峡工程蓄水至海拔156米,而不是三峡工程蓄水至正常蓄水位元海拔175米。请问全国人民代表,三峡工程蓄水至海拔175米时又应该是多少?最后要指出的是,三峡工程泥沙组在论证报告中指出,三峡水库要经过100年后才能达到泥沙冲淤平衡,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河槽型水库。就是说,在未来100年中,三峡水库尾部即重庆港部分的河槽要被不断淤高,水库库水位不断抬高。只有当水库尾部的水位和三峡坝址处的水力坡度大到足以保证泥沙不再淤积在三峡水库中,这个过程才算结束。随着三峡水库各处的水位不断升高,每年都要有新的移民迁移,受这个过程影响的三峡工程移民又将是多少?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三峡工程移民113万

1992年3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三峡工程提案的说明,每个人民代表都拿到了这一份档,附件中说∶“三峡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受淹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淹没涉及四川、湖北两省19个县(市)、淹没区人口72.55万人(1985年指标),其中农村人口33.26万人,淹没耕地35.69万亩,其中水田11.07万亩,淹没柑桔地7.44万亩.考虑到人口自然增、机械增长以及安置区内的移民等因素,推算到2008年,规划动迁人口113万人。”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投票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议案,也就是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了国务院关于三峡工程移民113万的计算。

根据1993年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编制的“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大纲”,三峡工程移民113万,其中96万人,即移民总数的85%在四川省(现在的重庆市),17万人,即移民总数的15%在湖北省。中央拿出400亿元人民币(静态投资额),按照“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的原则,对三峡工程移民以及移民经费由四川和湖北两省分摊包干,多不还,少不补,其中四川省分得移民款315.55亿,湖北分得移民款53.51亿,中央留30.96亿。

二、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至135米时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至海拔135米时。蓄水前,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郭树言介绍说:截至2003年三月底,三峡库区已累计搬迁安置七十二点四万人,占规划移民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四点三。按照规划,今年还将搬迁安置移民九点四二万人。

显然,郭树言还是按照三峡工程移民总人数为113万计算的。按照规划,至2003年底三峡工程完成移民人数将达八十一点八二万。

但是此时出现了一样的说法∶三峡库区将搬迁移民一百一十三万人,其中重庆一百零三万人。按照这个说法,百分之九十一的移民在重庆,而湖北只有百分之九的移民。但是重庆只从中央政府那里拿到了百分之八十五的资金,却要安置百分之九十一的移民,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三、2005年王鸿举市长说重庆市三峡移民一共107万

2005年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为重庆举办专题新闻发布会,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重庆的三峡移民总计划量是107万,到去年底已经移民81万。似乎这个世界级的难题就要被解决了。王鸿举又说,在长江三峡发电以后属于地方税务的部分,重庆和湖北的分配比例是重庆占整个三峡移民库区的84.33%。

按照国务院的规定,三峡发电以后属于地方税务的部分,按照重庆市和湖北省的三峡工程移民人数的比例分配,重庆的三峡移民总数为107万,所占的比例是84.33%,那么三峡工程移民总数就应该是127万人,而不是原来公布的113万人。

四、在2007年三峡三期蓄水前,重庆要完成海拔156米水位线下的迁民任务

按照王鸿举提供的资料,2005年重庆将投入45亿元人民币再搬迁12万移民(2005年三峡工程移民经费一共50亿),到今年年底,重庆将完成三峡移民93万。按照这样的速度,重庆市可以在2006年底就完成107万移民的安置任务,比原计划要提前2年。但是根据重庆市移民局局长刘福银2005年1月中旬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时所提供的资料,重庆市在2007年三峡三期蓄水前,只是完成海拔156米水位线下的迁民任务。距离三峡工程的正常蓄水位元海拔175米还有整整19米。要保证三峡工程能够蓄水至海拔175米,重庆市必须还要搬迁远远大于107万人数字的移民。全国人大能否告诉全国人民,三峡工程一共移民多少,才能保证蓄水至海拔175米,才能发挥三峡水库221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的效益?

五、在三峡水库泥沙到达冲淤平衡之前,三峡工程的移民人数将持续增长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经过三峡水库的水流变缓,泥沙在三峡水库中沉积,特别是在水库的尾部。如果泥沙在水库中沉积,水库库容再大,也有一天会被全部淤死。三峡开发总公司的曹广晶副总经理出来解释说,三峡水库在80年到100年后会达到“冲淤平衡”。不用为三峡水库的泥沙问题担心。

什么是“冲淤平衡”呢?所谓“冲淤平衡”就是在水库中的淤积的泥沙量和被水流冲出水流的泥沙量一致,这一增一减,就达到了在水库中的泥沙量不再增加。为什么在前100年三峡水库会发生泥沙淤积,而在100年后会改变这种状态?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这变化的代价是什么?由于水库的形成,原来河流的水力坡度变小,水流缓,流水的沙能力减弱,水库发生淤积。泥沙首先在水库的库尾发生淤积。泥沙的淤积抬高了库尾处的水位(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淹没),而使得水库的水力坡度再由小变大。泥沙不断的淤积,库尾处水位不断增高,水库的水力坡度逐渐变大。水力坡度的变大,使得流速增加,流水的沙能力也随着增加,最后达到“冲淤平衡”。三峡水库达到“冲淤平衡”的代价就是水库的水力坡度要增大,大坝上游水库各处的水位要增高,淹没范围要扩大,淹没人口要增加,特别是在库尾部位的水位增长为最大,而三峡库区的库尾就是重庆港区,就是原来的重庆市区处。

在没有建设三峡大坝之前,三峡河道流水中的泥沙状态呈半饱和状,河道从总体上来说没有淤积,这是由于三峡河道的水利坡度大,为万分之二点三,即100公里距离中水位上升23米。但是在自然状态下,在汛期时,由于河水中泥沙量大,河流中泥沙呈超饱和状,河道中有部分泥沙淤积。由于在汛期后有一较短时期,河流中流量大,泥沙量却较少,可以将这部分淤积的泥沙冲走,所以能够保持三峡河段在自然状态下不淤积。但是三峡工程建设后,坝址处的正常蓄水位定在海拔175米,要使三峡水库达到“冲淤平衡”状态,泥沙组组长林秉南认为水力坡度要达到万分之零点七,即100公里距离中水位上升7米。三峡水库长600多公里,要达到“冲淤平衡”,原重庆市区处水位起码要高出坝址处40多米。其实这万分之零点七的水力坡度能否保证三峡水库达到“冲淤平衡”,还未经实验证实。在自然状态下,长江从沙市到宜昌的这一河段,其平均水力坡度正好是万分之零点七,而这一河段是泥沙淤积,而不是处于“冲淤平衡”状态。所以,未来三峡水库达到“冲淤平衡”状态时的水力坡度很可能超过林秉南估计的万分之零点七。只要增加万分之零点一,重庆的水位就要增加6米多。全国人民代表能否告诉大家,到三峡水库达到“冲淤平衡”时,三峡水库各地的水位是多少,老重庆市的水位又是多少?三峡工程的移民一共又是多少?

作者为工程博士,现居德国。

──转载自《观察》网站(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王维洛:三峡工程移民人数是113万还是180万?
王维洛:朱熔基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外迁异地安置计划的失败
王维洛:三峡工程开工十年死伤枕籍
【九评征文】王维洛:中国共产党和三峡大坝工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