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故事

鱼果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1日讯】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台湾民众在睡梦中被一场剧烈的地震惊醒。不久,电视画面上一幕幕悲惨的景象映入人们的眼帘。那就是“九二一”大地震。

  灾后五年,地球一样按期规律而旋转,人们也迅速从灾后的创伤中重新回到生活,仿佛那场震灾不曾发生过!然而,台湾人忘却了那场震灾吗?有谁去关心:地震中的死难者家属,他们到底是如何度过这五个春秋呢?

  答案可能有很多。闻声救苦本是菩萨的慈悲,望着地震的死难与人们的伤痛,谁来记录、谁来治疗、谁来洗涤、谁来遗忘?这一连串的灾后的心灵重建工程,默默地发生在各个角落。

*四个受灾家庭的相同课题

  去年秋季以来,“生命”这部记录片在台湾各地播放,引起热烈的讨论与回响。从灾区到日本、从灾难到重建、从悲哀到重生,吴乙峰导演与全景工作团队花了三年多,拍出了这部有史以来“最卖座”、“最受欢迎”的记录片。

  吴导演用心地透过九二一灾变后四个家庭的生命故事,将受创家属的集体情感,传递给所有观众。


  例如:导演记录了一对周姓姊妹花“明纯与明芳”。他们才十几岁,本是享乐安逸的台湾青少年。忽然,亲人全都死于地震!他们蹲在灾区看着挖土机在山里努力挖掘出亲人的尸体。历经灾后的调适,周姓姊妹走过了麻醉似的疯狂岁月,年纪轻轻的明芳,最后选择了生下腹中孩子。

  伴随着产房内明芳痛苦的表情与哀嚎,孩子一出生,那一哭仿佛是当头一棒喝。我忽然觉得:死与生本是生命的一体。如果,生命真是来自高层,那人间的苦难,便于出生一刻开始…


  例如:导演记录了两对夫妻,其中一对“顺义和美琴”是在日本(先生当厨师);其中一对是“国扬与玉梅”。


  “国扬与玉梅”失去了两岁的小女儿。他们每天辛勤的工作,选择了迎接他们认为是死去小女儿来投胎的新生命。“顺义和美琴”则选择重拍婚纱、再度蜜月的方式,重新迎接新生活。


  尽管选择不同,创伤与疗伤的历程却类似。

  另一个则是当时念逢甲大学的学生佩如。短暂的几秒钟内,她失去了七位亲人,失去了最疼惜她的父母。从难过、悲伤、失望、绝望到怨恨,加上跟二哥及未来嫂嫂的不和,她多次想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最后,她选择出国留学。或许,她会遗忘这段伤痕。

*“生命”感动谁的心

  “生命”在灾区播放时,哭泣声不断。“生命”在台北播放时,观众依然是以泪洗面。吴乙峰导演说,他拍这部片子不是要让观众看见其他人的悲哀,而是分享这属于这块土地上人民的集体记忆。他说,人类有共同的语言,那就是同情,藉由同情,社会大多数人更能理解其他少数人的哀痛。

  “生命”不只叫座,也叫好。早在二○○三年,“生命”便获得了日本山形国际记录片影展优等奖。同年,法国南特影展,观众票选最佳记录片也颁给了“生命”。

  生命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部片子的组成元素是什么?导演的确是打动了人。但是,感动是否就是真正的生命意义呢?

  随着“生命”的回响,部分台湾正勇敢面对五年前的那场天灾,走出自己的生命;却有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什么?人们依旧茫然困惑!


  生命不必然是悲剧性的,生命之苦也不必然是“灾难性”的。不过,对于生命的探讨,“生命”一片用某种视野呈现出一个值得鼓励,也值得反省的文本。

  有些人也提升思维层次,开始思索:生命并不局限在某个狭隘的范围里!台湾的生命观,是否需要情感之外更多的理性智慧?

  也许,真正的寻声救苦,并非布施以短暂的慰藉。而是揭示生命的实相,令挣扎于苦难中的无边众生,能够攀上回归的天梯,出离红尘苦海!

*谁是生命的导演

  吴导演说,这五年他们投入了一千五百万。还曾经带着现年九十三岁的老先生回大陆探亲,亲眼见他跪在故乡田埂上哭泣,向父母哀告忏悔。

  如果说,从记录到呈现的过程里,人为的取舍必须存在。那么,吴乙峰的取舍是人道性的,而非政治性的;是俗民性的,而非消费性的;是实践性的,而非研究性的。

  他长期蹲点,更为了解一般人的心声。他深入民间,更了解一般人的世界与胃口。因此,他较少出于某种特定的私利去扭曲事件本身,只是纯然地善尽一个记录者的职分。

  他浪漫地说,文化永远大于政治。他希望,这部片子可以重新把台湾的生命带起来。他说,曾经对台湾抱有希望的人,千万要坚持下去。


  也许,“生命”并不完美。但是,随着人们更清醒的认识生命的本质,许多人开始从根本上改变观念,用不同的思维角度诠释生命。也许,有朝一日,趋近于“完美”的生命论述会诞生!

  无论如何,吴乙峰导演说,今年日本纪念阪神大地震十周年,这部台湾片“生命”已受邀播放! @

图片来源:全景映像季官方网站:http://www.fullshot.org.tw/921/welcome.html(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知名艺术史家、书画鉴定家傅申教授于16日辞世,为缅怀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将于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书画题跋纪念展”的绘画篇,之后于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书法篇,欢迎民众前往参观。
  • 歌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时是一项复兴希腊古典戏剧的实验。到了巴洛克时期(1600年─1750年),歌剧达到了顶峰,成为吸引全欧洲观众的艺术奇观。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精髓,并预示了其400年后的发展。
  • 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里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 很多人认为圆形穹顶的视觉体验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游客花时间研究这个广阔空间所呈现的艺术、建筑和雕塑,否则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圆形大厅里的饰带(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寻找国宝新感动!”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推出“沉浸故宫数位展——捕捉灵光:寻找新感动”新媒体艺术展,结合投影、互动科技与沉浸式剧场等创新体验,全新演绎故宫《谿山行旅图》等经典文物。故宫欢迎民众阖家莅临参观,感受艺术的灵光。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开,正是春游好时节,故宫北部院区推出第二季“国宝聚焦”等珍品,邀请民众品味书画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时光。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奥斯陆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这座于市中心、弧形一层楼高的荷兰巴洛克风格建筑,以石材与红砖混合而成。大教堂东边是教堂前侧圣坛或称礼拜堂(chancel),钟楼有铜制的圆屋顶,搭配文艺复兴风格的尖塔。大教堂几世纪以来不断在整修与翻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