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内兄弟解读《孩子》 一切都从《罪与罚》开始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5月24日讯】(据中华网5月24日报导)当让•皮埃尔•达内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和很多少年一样,他在足球上投入了自己的狂热,尤其痴迷于烈日省皇家足球队。一天,小达内在电视上采访这支球队,还采访到了当时的球星罗杰•克雷森。达内竖起耳朵聆听他的偶像说了什么。采访里克雷森透露了被成百上千的女孩子们包围的光鲜生活。但是,更吸引他的,是罗杰•克雷森说的,“我有一本枕边书,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
  
  这个片段让年轻的达内印象深刻。后来他发现他也离不开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成了他的枕边读物,就像他的学校里,其他每个人一样。读着这本俄国小说家的作品,每个人都想像自己就是罗杰•克雷森。
  
  这个时候皮埃尔德弟弟,小他三岁的卢克,也被皮埃尔拉下水来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也把这本又厚又重的小说《罪与罚》当作自己最喜欢的小说之一。虽然不久以后,他就认为伍迪•艾伦的《爱与罪》要棒得多。
  
  毫无疑问,《罪与罚》启发了达内的最新作品《孩子》。这部电影讲述一个漂亮的小贼的故事。这个名叫布鲁诺的年轻人,在道德上堕落得不彻底,受著作为一个父亲,良心上的指责,但是最后,他还是把自己的孩子给卖掉了。故事就在他与他的女朋友索尼亚以及他们新生的孩子吉米之间展开。
  
  在戛纳电影展期间,让•皮埃尔•达内和卢克•达内来到会场,与制作公司一起面见观众与媒体。他们回忆了儿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遭遇。他们的电影刚刚在放映厅上映就得到了如雷的掌声。这一年的戛纳电影节,评论家们总是精力充沛地嘘走了一部又一部电影,惟独对这部电影手下留情。
  
  《孩子》是达内兄弟六部电影里第五部来到戛纳电影节的电影。这对兄弟以纪录片起家,一直关注劳动阶层的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末转到故事讲述上。(他们依然通过制作公司制作纪录片。)1996年,他们拍摄的电影《诺言》赢得广泛好评,那部电影讲述一个少年背叛了他罪孽深重的父亲去帮助一个非法移民和她的孩子。那部电影让他们第一次进入电影节的大门,此后,几乎他们的每部电影都会被邀请到电影节。包括《洛赛塔》,在1999年获得金棕榈奖。
  
  《孩子》由曾经主演《诺言》的少年继续担当主演。昔日的少年现在24岁了,在现实生活里,很快会成为一个父亲。他的搭档,17岁的女孩德•波拉•法兰西斯,正在上高中。据让•皮埃尔•达内说,当她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自己的时候,她觉得很惊讶因为她在银幕上看起来那么孩子气。“我们都是孩子,每个人在电影里都是一个孩子。”达内说。
  
  有记者问达内有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宗教,卢克说到了那个狼和小羊的寓言。但是他有自己的版本。在他的版本里,那只小羊背叛了他的家庭,投向了那头狼。但是那只羊没有选择。“我们想布鲁诺就像那只小羊一样,尽他的可能,做出对他来说最好的选择。”卢克说。
  
  这对兄弟总是在一起分享写作经验和导演经验。让•皮埃尔•达内说,“我们一起工作,和演员协调,一个看摄像机,一个监视器,一切都井井有条。就像两个员警在交叉审问一样。”是的,在电影里,他们尽力挖掘出事件的内核,就像员警在审问罪犯让他承认犯罪事实。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隐藏》领跑“金棕榈” 《青红》跻身第二集团
戛纳电影节凌晨落幕 颁奖礼完全获奖名单
达内兄弟《孩子》戛纳夺冠 《青红》墙外也飘香
敬仰之情不再 戛纳:大导演温情剧商业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