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车地铁扒手横行 重创治安形象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6月1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赵彦上海特稿)上海常住人口一千七百万人,另有外来经常性流动人口至少两、三百万,公车和地铁是多数人主要的交通工具,但也是扒手活动的重要环境,让人防不胜防,更重创上海的治安形象。

不论上海人或是外地人,对于扒手横行多有感触或有切身之痛。

上海公安局一份资料显示,扒窃案件确实严重,占整体刑事案件约百分之十二,以集团方式行窃的比例占犯罪人数百分之二十五,扒窃对象多为行动较为不便的老弱妇孺,或是欠缺社会历练、即使发现窃贼也不敢声张的年轻学子。

但有民众认为,上述数据与实际案件数落差悬殊,因为被窃者大多认为报警效益不大,因此自认倒楣,所以这些隐性的窃案率就无法确切地反映在官方数字中,而因扒手多、破案数少,一般人都只能自求福。

而说到扒窃问题,不论名外地人或上海上地人莫不咬牙切齿,不过,扒窃方式大多有迹可循,部分经验谈应可引以为鉴。

一名外地人说,有次到人民广场地铁站正准备刷票进站时,身边突然多出许多不明人士,像是在赶时间地插队阻挠,当他左闪右躲刷票进站刹那,猛然觉得数位相机背带一阵抽动,回头一看,相机袋内已经空无一物,整个过程不到数十秒,环顾四周,根本无法分辨谁是窃贼。

一名本地人提到,有一次在拥挤的公车上,突然感觉腰际的手机似有“第三只手”摸索,随即警觉地以手护住并目视身旁一名可疑人物,可是这人一付“老神在在”的模样让他莫可奈何,况且没有证据,这人也随即下车。

可是,当车身一阵剧烈晃动,他出自本能反应双手抓住吊环,然后再度探触腰间才发现,刹那间,手机已经不翼而飞。

综合公安单位与失主说法,窃贼一般多以四、五人为一组,但同时有两组以上出动,目的在于分散被注意的风险,而行窃前会先在公车或地铁站前就锁定对象。

一般而言,若是在地铁站,大多是在目标准备刷票进站前下手,如果未能得逞,就由另一组尾随进入地铁车厢再伺机行动。

在公车上,窃贼则是分阶段下手,先是由一人佯装不慎碰触目标的财物,然后不经意地从容下车,然后再由其他同伙下手行窃。

上海人感叹说,即使是本地人深知扒手的行窃“生态”,仍然是防不胜防,除行窃手法有迹可循,本身亦须留意,尤其是背包侧背或是背在背后者,最容易让宵小得手,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上海人搭公车或地铁时常见刻意把背包背在胸前的原因。

由于扒手行窃前多有征兆,例如突然有许多不明人士在身边出现,或是身上财物似遭人“无意”碰触。

一般而言,在地铁站时若发现异状,应立即镇定地站在原地,绝不要随着人潮移动,并且猛然站定巡视四周,表明“我有所提防”,让窃贼“知难而退”。

不过,若是确实发现窃贼,而现场并无民警或警卫人员,窃贼集团有可能嚣张地把这名目标团团围住,甚至出言恫吓,这时,自保的方式反倒是自己要赶紧“知难而退”以免不测。

此外,由于扒窃集团大多是偏远地区的“流民”,衣着与本地人显着不同,所以,当有类似模样者接近就该提高警觉。

相关新闻
上海三成粽子不合格  细菌总数超过标准
中国政治受难者后援会:释放师涛
上海地铁内连续两起卧轨自杀事件
中欧达成纺织品协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