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松:中国私营企业 何其命短?

陈劲松

标签:

【大纪元8月31日讯】国内有关构和专家经调查发现:中国私营企业寿命奇短。全国每年诞生15俬营企业,却同时有10万多家倒闭,其中,60%在5年内关门,85%在10年内消失。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就平均寿命而言,世界500强企业为40岁,跨国公司为12岁,中国企业为7.5岁。而在中国企业中,私营企业最为短命,从成立到破产,平均生存期只有2.9年。

中国私营企业为何命短?总结起来,大致有如下原因:

其一,机会不均等。中国政府以政策治国,多半向国营企业倾斜,在市场准入、贷款、补贴等方面,国营企业好处享尽,私营企业却连边都沾不着,最好听的一句话,就是“松绑”而已。意思就是说:政府没有像从前那样捆住你的手脚,就已经不错了,就“皇恩浩荡”了。在这种区别对待和歧视政策下,国营企业哪怕亏损累,只要有政府扶持,也能苟延残喘;私营企业一旦陷于亏损,就很容易倒闭。

其二,大环境恶劣。中国私营企业不仅得不到平等的发展机会,还受着公检法、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层层敲诈和盘剥,许多时候,还面临黑社会的威胁。在黑白两道夹击下,私营企业稍有伺候不周,就面临关门的结局,甚至于吃尽官司,闹出人命。相比之下,类似的头疼事,国营企业就少得多。

其三,由于市场准入的限制,在国营企业垄断了其他主要工商行业之后,中国私营企业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初低档次上,包括办工厂、开商店、开餐馆,等等。而在这些领域,竞争激烈,淘汰率极高,直接促成私营企业的短命。

其四,文化不高、素质低下、眼界狭隘,也构成众多私营企业家先天不足的缺陷。以至于盲目跟风,感情用事,有些私营企业,还常常受制于家族式经营,妨碍了企业的长足发展。往往在缔造了“一夜暴富”的神话之后,又陷入“一夕垮台”的悲剧。

正是因为机会不均等和大环境恶劣,造成中国私营企业发展中的诸多怪现象。比如,明明是私营企业,却要挂靠国营单位,甚至打出政府招牌;许多私企业主为了追求名利,不择手段,结果,刚刚“冒富”扬名,又很快锒铛入狱,从座上宾沦为阶下囚。

私营企业的兴衰,仰仗当局政策,政策一变,风声鹤唳。发生在陕北的私营企业采油案,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国营单位采不出油而主动放弃的土地上,当地政府允许私营企业进场开采。待到私营企业采出油来,当局却立即变卦,自食前言,仅以微薄的“补偿”,强迫私营企业退场,其实是变相掠夺私营业主的财产。当这些业主循“正常途径”请愿时,竟又遭到当局欺骗围捕,赶尽杀绝。类似例子很多,不断证明:没有政治上的权利,就没有经济上的权利。在非民主的体制下,私营经济的生存空间,有限得可怜!

连年评出的中国企业500强,95%以上是国营企业,这已经暴露:喊了近三十年的所谓“多种经营”、“发展私营经济”的口号,原来都是夸大其词的空话;所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的说法,也是当局的自说自话,自欺欺人。

实际上,在中国商界,没有“勤劳致富”,只有奸巧致富。官商勾结和权钱交易,不仅是国营天地的惯常风气,也一直是私营业主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以至于,国营私营,混淆难辨。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就如中国迄今还没有真正的市场经济一样,中国也还没有真正的私营经济。

(8/30/05 原载自由亚洲电台)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陈劲松 :“疯狂收购”的背后
陈劲松:胡锦涛访俄,再度空手而还
中国能源:好消息和坏消息
专访陈劲松:中国经济真相与党文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