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观点】 自由的滋味

标签:

【大纪元9月13日讯】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成长显示了她做为生产工厂的和消费市场的一定程度地位。以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一个国家而言,这确是一种正面的发展。做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二战后的经济发展,比中国更早获得成绩的台湾,会乐于看到毗邻的中国在经济上有一定的成果。

从社会主义经济走向资本主义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显示成果的原因。从原来固守在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甚至在共产主义经济体制下解放出来,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与西方国家产生关连,不只贸易往来,海外留学、观光等等,都让中国扩大了世界视野。

这样的视野不会只是经济的,也会是政治的、文化的。经济这种社会底层建筑,毕竟会关连到社会的上层建筑,连带影响到政治和文化。看看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化、文化优质化是不能区分的。这才是文明社会、文明国家的衡量指标。

台湾,在文明社会和文明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指标上,有着比中国更进步的成果。经济发展也带动台湾追求政治民主化,以及文化优质性的多元、丰富。从战后国民党的一党统治,进而在一九八0年代末期走出戒严统治的束缚,一九九0年代急速的民主化带动全面选举公职的新政治,二000年后的政党轮替,更是受到世界瞩目的宁静革命──一种不流血的民主改革。台湾的国家领导人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对于中国而言,这应该是经济发展之外,更会向往憧憬的政治发展,一种充分享受自由滋味的文明政治。

自由的滋味的确是任何民主进步国家的人民不能没有、不能被剥夺的权利。从台湾看中国,除了关心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会关心中国的政治发展,因为这牵涉到文化发展、牵涉到自由化。当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带动、推进政治的民主化,中国才会是真正让人尊敬的国家。否则,中国意味的仍然会是天安门事件所显示的忽视人权,迫害人权的国家。初步的经济发展不能美化这样的国家。

台湾的中国经验,除了观照经济,也会观照政治。从许多中国流亡海外民运人士,台湾有台湾认识中国的视野。台湾诗人李敏勇有一首“中国”,以魏京生的经历观照中国,就是一个例子。这首诗的开头是:“晚间新闻里/我看见魏京生/来自挪威的消息/和平奖可能为中国/烙下一个印记”,但诗的末了“中国是一个法庭/中国是一座墓园/回荡着/哀悼生命的钟声”。

这样的中国并不是某种程度经济发展可以美化的。台湾已经从经济发展进而追求政治的民主改革,人民享受自由的滋味,实践着公民的权利和责任。在台湾,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国家是为人民而存在。相信,这样的道路也是中国人民会向往追寻的道路。有自由滋味的中国,才是受到台湾尊敬的国家,也才是受到世界瞩目的国家。(本文由中央广播电台《台湾观点》节目提供,节目首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7时55分,网址为:http://203.66.167.129/)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名家专栏】你的口罩为什么是中国制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