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彰化老街之旅

张三 撰文、摄影

人气 7
标签:

西螺七崁的清晨静静的,晨唤中起身走向西螺看老街,早餐吃在地有名的古早味小吃-油葱粿,道地又饱胀,西螺并不大,漫步老街看早起的人们,没有匆匆的步伐,只有骑脚踏车的农夫身影。

西螺大桥的清晨


西螺大桥是另一个景点,红色的桥本身总带点浪漫,不时有老农骑车轻踏而过,大桥也曾办过大桥文化节,远方有对岸乡镇飘过来的烟尘,为此两岸乡镇曾为此抗争,桥身有中美合作的图腾,

桥本身并不宽却很长,另一头隐于远远的烟雾里,桥旁有碑,也曾被卡车撞坏,“西螺大桥”,大家从小都听过这座大桥,漫走在桥边,迷濛的气息,红色的身影,大桥沟通两地,也情牵着外地人来访的情意,桥边有卖西瓜的摊子,里面挂着几张旧时的老照片,中南部西瓜摊,有乡居解渴的凉意。

桥边民宅有一座全台最大的石敢当 –“泰山石敢当”,图形为狮子衔剑镇座,且于龙虎日安座以成其势,短短五个字,刻字有变化,就是要让“水少一点,石头多一点,整体气势更加稳固一点”,没想到短短五个字,竟然有那么多的故事,

中国文字的特殊性,与庶民文化的结合,蔚为传统在地文化的奇观,小朋友成了最佳比例的模特儿,照出石敢当的尺寸比例,大部分的人想到石敢当就想到金门,却没想到最大的石敢当,却是在西螺。

西螺大桥旁的石敢当


西螺老街的日式洗石子街屋,立面保存完整,是光影中的天空之城,可领略出几何线条的简单之美,是近代建筑的瑰宝,有名的如螺阳齿科,和隔壁钟塔堪称西螺老街建筑的典范,尤其螺阳齿科二楼造形就像一颗牙齿。

西螺街屋的齿科


早晨的阳光下,老街没有多少行人,老屋也没有什么商业招牌,显得安静又干净,而庆幸有缘能进螺阳文教基金会参观,进到街屋中段第二进,那场景就如同拍国父革命时期的电影,或者是民初连续剧的那种景色,登楼另有一番天地,洗石子围成的栏杆,而近距离的看到山墙装饰,是我们很难得的经验,为此行二喜也。

螺阳文教基金会屋宇

螺阳文教基金会二楼山墙

螺阳文教基金会

西螺另一古迹张廖家庙,格局仿艋舺龙山寺,里面有“西螺七崁”的沿革图,因为属张廖所以左边的亭是XXX,右边的亭是XXX,解说张老师随口说出很多俚语,让我们听的趣味盎然。

“摸狮头好采头,摸狮耳大顺利,摸狮嘴大富贵,摸狮尾好家伙,石狮石狮,赚钱给我开”,“西螺廖一半,鹿港施一半,二林许X一半”(台语),卓大哥忽然加上一句说“大甲卓一半”,笑声中,对担任解说员的我们,可学习到很多东西。

西螺街屋的钟塔


若西螺老街是村姑,那斗六老街则是贵妇了,花姿招展显得艳丽许多,好像把所有的首饰行头,全部都带出来了,砖红色的姓氏堂号罗列在山墙,有些还是用英文字母拼贴的,显现出跟上时代新潮的一面。

斗六老街

斗六老街


有“文章千古事,忠孝一生心”的对联,还有洗石子勋章饰的图案,整条街道新旧夹陈,加上混乱的招牌,又邻近车站圆环边,所以人来车往喧闹杂蹋,相较于早晨安静的西螺老街,在这里我只是看热闹而已。

回程时在游览车上的心得分享,很多人提到西螺老街的闲适,骑脚踏车的悠然及物价的便宜,小镇风光,简单舒适,回程里耳边仍然响起西螺七崁的主题曲,“西螺七崁,锦,龙,海,凤,七英才”。

——本文转载自虎茅庄的旅行http://home.kimo.com.tw/tigergrasstown/
@

相关新闻
陆祀寓言:伟大的鸟国
台湾宜兰台风之旅I
宜兰台风之旅II
闽东之珠_南竿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