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闻 : 英雄在冷血社会中的命运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10月16日讯】在冷漠麻木的年代里,作英雄注定是要以悲剧的形式落下帷幕的。这并非是危言耸听的诗句,这也绝非是一个孤独的绝版的故事。英雄末路的悲剧就像没有结尾的电视剧一样,没完没了在冷漠麻木的社会中不停的上演,而冷漠麻木的社会却不断的模糊 “ 剧情 ” ,不断的遗忘英雄的名字。

一个人站在地上仰视 19 层高楼时,你可能会有一种渺小的感觉,但是如果你站在 19 层高楼的窗前向外望去时,你会感到自己高大吗?笔者不知道你的的感觉,但笔者知道站在 19 层高楼窗前向外望的韦兆安,在那此时此刻绝对不会有高大的感觉,甚至连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有的的只是痛苦和绝望的感觉,每一分钟的生存对他而言都是难以忍受的,于是他跃身从 19 层大厦的窗口跳了下去。他跳楼的时候,刚好是正午阳光最灿烂的时刻,但阳光随后就永远不再属于他了。也许他活着的时候,就觉得阳光已经不属于他了,一个仅有 25 岁的年轻生命就这样结束了,那一天是 2005 年 8 月 4 日中午,他跳楼的地方是救死扶伤的广西宾阳县黎塘卫校附属医院。

他的死亡再度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之所以说是 “ 再度 ” 关注,是因为韦兆安曾经被媒体热烈的关注过一次。 2003 年 12 月 27 日,韦兆安见义勇为帮一名遭抢劫的女老师,被歹徒连捅数刀,血流不止。医院经过几天的抢救,韦兆安命保住了,但留下让他痛不欲生的后遗症。当时媒体称他是见义勇为的英雄,珠海市委、市政府召开 “ 全市贯彻落实见义勇为条例大会 ” ,韦兆安被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并名列先进个人第一名,市领导亲自为他颁发证书。

事过境迁,一个从贫困农村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的英雄事迹很快被媒体遗忘了,当然还有那些曾经亲自为他颁发证书的官员。但见义勇为留下的伤痛,始终没有忘记他,日复一日的不停的折磨着他,当他想到家里种种凄惨的状况:爸爸,一个 50 多岁的汉子,就已开始佝偻著身子。妈妈身患风湿性心脏病, 2003 年由于严重的肾结石,又被摘除了一只肾。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去年爷爷被车撞了,到现在还趟在床上。太奶奶 96 岁,已经瘫痪在床好几年。姐姐早些年患上精神分裂症。作为家里主要劳动力,不仅无法帮家里排忧解难,而且自己整日拖着病重的身体,尤其是治病所需的高昂医疗费用就更是让他望而怯步。在英雄被社会遗忘的情况下,而自己又无力解决自己生不如死的情况下,英雄只能被迫无奈的选择死亡来摆脱厄运的纠缠,哪怕是年轻的生命。

遗忘好像是社会的纪念碑,遗忘又好像是人们记忆之屋的铁锁。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英雄充其量只能是瞬间宣传的工具,但在冷漠麻木的社会里,记忆绝对拒绝英雄的存在。所以现实当中的百姓及官员常常毫不犹豫的用冷漠麻木甚至冷血的心态来对待英雄,而且这种现象的存在,还带有一定普遍性,不妨在官方的媒体的报道中看一下几个悲剧英雄的遭遇: 2004 年 10 月 23 日救了 19 条人命的重庆开县好汉金有树,因在救人过程中身染重病无钱医治,于今年 3 月 10 日去世。此前,在医院救治的半个多月内,英雄曾经写信向县长及其他职能部门求助,他在信中写道: “ 我救了 19 人的生命,现在求领导救我的命。 ” 善良的他相信:我救了别人,别人也会救我。但遗憾的是,金有树发出的一封封求助信,却没有引起及时反应,无可奈何的离开了人世。当记者采访被救者,竟有人声称英雄是为了 “ 得政府的奖金 ” 。

2005 年 7 月中旬,在吉林市河南街中段,一个瘦弱的小姑娘顶着烈日跪地乞讨,汗水和泪水打湿了她面前的白布: “ 救救我爸爸吧,他叫胡茂东,在去年的中百商厦大火中奋勇背出 11 人,现在病重没钱治了 ……”2004 年吉林市 “2·15” 特大火灾中, 39 岁的农民工胡茂东奋不顾身,多次闯入烈火熊熊的中百商厦,连续救出 11 人。可他却因吸入了大量有毒气体,以致重病缠身,失去了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被迫带着女儿露宿街头,常常食不果腹、病没钱医。直至今年 7 月, 11 岁的女儿瞒着他,当街下跪乞讨,为其筹集药费。

2001 年北京某公司业务部经理宁健乘坐公共汽车时,因制止歹徒行窃,被扎成重伤,住院治疗费共1 . 7万元。他所在单位以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为由,不给报销医药费,他治病期间的工资、奖金也被扣除。

四川成都青年黄健见义勇为英勇牺牲后的遭遇也使他 “ 死不瞑目 ” 。 2000 年 11 月 20 日面对手持匕首挟持两名柔弱女青年的歹徒,不满18岁的黄健英勇而上与歹徒博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令人可悲的是,他用生命救下的两名女青年及其父母对此却表现出惊人的漠然,声称: “ 我们又没有叫他救人,他自己要逞能,死了活该。 ”

2005 年 5 月 29 日为了营救一名落水女子,北京市海淀区颐源居小区保安员冯志飞昨天凌晨被冰冷的昆玉河水吞噬。一个年轻的生命在 25 岁终止,但获救女子却反问 “ 谁让他救我的 ” 。

2005 年 7 月 23 日发生在著名风景区颐和园的一出悲剧。这一天,公安干警袁时光在抓捕盗贼犯时被歹徒刺伤,终因失血过多不治身亡。而当时围观的四五十人,如果有一个上前帮忙制住歹徒,他就不会死。 ”

面对着一幕幕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甚至失去生命的悲剧,社会却无动于衷,人们却用冷漠麻木甚至是冷血的心态来对待舍命救人的英雄。难道说,这仅仅是英雄个人的悲剧吗?显然不是,这完全可以说是社会的悲剧,国家的悲剧。但笔者没有责备人们冷漠麻木甚至冷血的作为,从某种角度而言,中国人之所以常常明哲保身,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 50 多年来残酷的政治斗争给人们留下的沉重的包袱,让人对行正义行为难免不有所顾忌,再加上现实当中的 “ 好人没有好报 ” 的下场,都促使人们对 “ 事不关己 ” 的事情,采取 “ 高高挂起 ” 的态度,这在道德方面显示出的冷漠麻木甚至冷血的态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而在道德方面不仅没有升华,反而却是快速滑坡,这不仅是对自称有文明古国之说的国家是一个莫大讽刺,而且也是对那些鼓噪所谓盛世的制造者的无情鞭挞。英雄的行为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还要受到冷漠麻木甚至冷血的对待, “ 少数人坚持道德操守,反倒成了 ‘ 傻瓜 ’” 。难道中国目前的社会道德的价值取向,还不能令国家领导人进行反思吗?这一切都是社会的过错吗?都是百姓的过错吗?

一个用冷漠麻木甚至冷血的态度来对待英雄的社会,一个道德水平滑坡及沦丧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安全的社会,也不可能是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

相关新闻
【网闻 】峨眉山奇闻:出家也如红尘(2)
【网闻 】峨眉山奇闻:出家也如红尘(3)
【网闻 】湖北城管殴打70岁老人激民变
【网闻】成都拆迁烈火熊熊燃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