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一枭:君子三乐

——东海草堂读经札记

东海一枭

人气 141
标签:

【大纪元10月9日讯】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

小时候读到这段话,只觉得孟子有些傻乎乎的。父母打骂,兄弟争斗,好苦也;为人师表,好烦也。至于仰首看天低头看地,有啥好愧怍、又有啥子可乐的?大一些之后,觉得孟子对于快乐幸福的标准太低。太容易满足了嘛,要我说,应该是:权尊位高,前呼后拥,一乐也;当老板,开名车,住豪华别墅,二乐也;得天下美女而勾引之,三乐也。如果能以王天下的名义“霸天下”,那更是大乐特乐矣。

随着年龄不断提高,才越来越感觉孟子的正确英明伟大。“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之乐,虽无缘享受,可以想像得到(少年翩翩的小枭倒是教过几年初中高中的语文政治,似乎没“得”什么英才,自己也混混沌沌,不知敬业乐业)。另外两大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我是深有体会,乐在其中。

父母身体康健,弟妹平安无事,大幸福也;居仁由义,俯仰无愧,坦坦荡荡,无惑无惧,亦大可乐也。纵然别有用心的人物或势力要对我下手,也只能硬干蛮来,因为难以抓到我金钱道义上的把柄(当然,老枭的乐事比孟子的君子三乐要广泛得多,何止十乐百乐。寻诗,看书,静坐,玩拳,赏石,上网,创作,思考,游山逛水,探亲访友,喝酒聊天等等,对我来说,都很可乐。)

朱熹《集注》引林氏之言说:“此三乐者,一系于天,一系于人,其可以自致者,惟不愧不怍而已。”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取决于天意,有赖于天助,第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取决于机会,有赖于人助,唯第二种快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只关乎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取决于自己,只需自助。一个人所言所行能够面对亲人友人他人乃至“老天”(或神灵、上帝)而无愧无怍,自然神钦人敬鬼怪遁避,那种坦荡心态浩然气概,确实是一种人生大快。

孔子也有“三乐”之训。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以礼乐调节言行、调和情绪为乐,以喜欢引导他人向善为乐,以多多结交贤能之友为乐,这都是有益之乐。《论语》开卷就是写孔子之乐的。学而时习之,乐;有朋自远方来,乐;人不知而不愠,仍然是乐。孔子自称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自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他还赞扬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乐,乃是儒家思想的内在性质和基本特征之一。宋明理学将寻找“孔颜之乐”视为重要题目(详枭文《快乐的哲学》)

《韩诗外传》中亦有关于“君子三乐”的记载。曾子曰:“君子有三乐,钟磬琴瑟不在其中”。曾子的三乐是:“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遗。此一乐也。有亲可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乐也”。

综上所述,儒家之乐与权力、财富之类外在事物无关,乃德性、精神、五伦之乐,乐在“事君、奉亲、教子、交友”等行为之中,更乐在心灵生活的充实光辉和精神境界的阔大崇高。儒者但能明心见性,反身而诚,自然万物皆备于我,圆满自足,无待于外无赖于物,富亦乐贫亦乐贵亦乐贱亦乐顺亦乐逆亦乐,无事不可乐无处不可乐。世称明道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快乐人。刘安礼云:“明道先生德性充完,粹和之气,盎于面背。多恕,终日怡悦。立之从先生三十年,未尝见其忿厉之容”(见《近思录》)。

同时儒家强调领导人在物质享受上应该“与民偕乐”,这种思想正是孟子“仁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曾与梁惠王、齐宣王多次讨论过“与民同乐”的问题。在《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中,孟子与齐宣王从乐说到忧,强调“为民上”者应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那样才能王天下。“王天下”的意思是行仁政王道于天下,那也是“三乐”之外的一种乐,乃王者之乐也。@

2006-7-26东海一枭

转自《民主论坛》(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落水》之2---答川歌
东海一枭:凭什么剥夺我的出国权?
东海一枭:满台冠冕堂皇甚,多是人间贱骨头!
东海一枭:我们都是未来中国奠基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