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德:饱受歧视的农民工

司马德

标签:

【大纪元11月13日讯】中国城市变化之快,令世界眩目。摩天大厦、豪华商场、高速公路、国际机场,如雨后春笋。在繁华城市的外表下面凝结的是无数农民工的血汗。他们背井离乡,日夜劳作,却在城市里饱受歧视。农民工干着城里人不愿干的苦、脏、累、难、险活,却不能享受同工同酬。

26岁的河南人刘先东,考取了司炉工证、低压电工证和空调制冷维修证,又读夜大学,每天至少干13小时,每月工资900元,但与同类正式工相比,每月却少挣1,500多元。人分成三六九等,同工不同酬,无数个刘先东的故事,就是当今中国社会贫富分化的写照。

多数企业故意不与农民工签劳务合同,致使农民工的人身安全、劳动保护、工资待遇等合法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城里人的医疗和养老保险,对农民工而言,更是可望而不可及。广东省的调查显示, 每天工作12至16个小时的农民工,占85.5%,完全没有休息日的,竟达47%。因超时劳作和工作环境恶劣,全国每年因工致残人员达70万,其中绝大多数为农民工。

农民看不起病,病倒或伤残,徒呼奈何。在北京的农民工聚居区,有一些收费便宜的诊所,专门为农民工服务,然而,这些诊所的的墙上却写着:“5岁以下的儿童不看、不能自食其力的人不看、上了年纪的人不看、孕产妇不看。”农民工感叹:“平时生点小病只好忍着,恼火了就到诊所开点药、打几针,要是得了大病,想住院,挣上一年的钱也不够,只能回家等死了,医院可不是我们进的。”

工资被拖欠,是农民工遭受的另一项歧视。在城里人看来,一个月几百元乃至上千元薪水算不了什么,可在农民工眼里,那就是新年的衣服,是孩子的学费,是老人医药费,是全家老小生计的指望。然而,当牛做马的干下来,能不能领到工资,却没有保障。全国总工会统计,全国农民工工资每年被拖欠近千亿元。农民工为讨工资,有的遭黑道毒打,有的以自杀相逼,以至付出生命代价。

城里人对农民工公开地歧视。农民工上街溜跶,哪怕穿得再干净,只要被人看出身份,立即遭受冷眼。热闹的市区,去一两次,就不愿意再去了。农民工说:人家那眼神,看得你根本就不想再去。一听俺们不说本地话,立马就像见了小偷一样,脸拉得老长,眼皮子翻得老高,仿佛俺们欠人家的钱多年不还一样。

城里的农民工,本身寂寞冷清,连电视都难得看上几回。长年与留在家中的孩子分离,更是心头之痛。安徽宿州市黄郢村余家,3对夫妻均外出打工,6个小孩都交给爷爷、奶奶照顾,最小的不足两岁。13岁余春香是最大的,每日挑水做饭洗衣,还要上学。父母连过新年都没有回来,余春香不堪忍受这种没有亲情的生活,竟服毒自杀。类似的悲剧还很多,没有农民工家庭的和谐,整个社会的和谐,又何从谈起?

--载自华夏电子报第165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报告:民工用汇款缩小中国贫富悬殊
最低工资标准在中国难落实
瑞穗赤脚乡长 不怕围剿
刘晓波:跛足改革的“竞次主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