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力晶、茂德 获准登陆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2月1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曾慧雯/台北报导〕经济部昨日召开跨部会政策审查会议,通过茂德科技、力晶半导体八吋零点二五微米制程晶圆厂,以及日月光半导体低阶封装测试厂申请赴中国投资案的政策面审查;经济部表示,若厂商来得及送件,最快在下周便可由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正式通过。

力晶、茂德赴中国投资申请案至今已经两年,终于审查通过,而今年10月份才提出申请的日月光受让威宇科技低阶封测登陆案,也在昨日一并通过政策面审查。昨日力晶董事长黄崇仁、茂德董事长陈民良、日月光董事长张虔生均亲自说明相关投资计划。

经济部表示,以上申请案都是依据晶圆登陆六项要件与“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原则来审查,力晶与茂德两家公司均为台湾晶圆制造公司,申请人在台湾已投资设立十二吋晶圆厂且已进入基本量产阶段连续六个月以上,对中国直接投资并具主控权,以晶圆旧有设备作价投资,制程技术在零点二五微米以上,且中国子公司任何智慧财产权也都将归于台湾母公司,员工就业不受影响,因此才同意放行。

茂德目前在台湾有两座十二吋厂,第一座在2002年量产,今年一至7月产能为每月二点五万片,第二座产能则为每月四点五万片;茂德初步将赴中国投资三点六五亿美元(其中以三亿美元向台湾母公司购买八吋厂旧机器设备 ),并将在2008年初试产,据悉厂址位于重庆。

力晶先卡位 不急着设厂

力晶则在台湾拥有三座十二吋厂,第一座月产能四点五万片,第二座与第三座月产能都是两万片,总共八点五万片,均已进入量产阶段,投资金额二千二百亿元;力晶最近将与日商尔必达合作设立四座十二吋厂,投资金额四千五百亿元;此外,力晶还预估再设立两座十二吋厂,加码投资二千亿元,也就是说,力晶共有八千七百亿元的投资金额,且大多数都在台湾。据了解,力晶半导体并不急着在中国设厂,这次申请只是想要先“卡位”。

而日月光低阶封测赴中国投资,并购金额为六千万美元,不过,经济部长陈瑞隆强调日月光有高达七十二%的营收都是在台湾创造,即使未来中国厂开始量产后,其营收也不过占五%而已。

陈瑞隆表示,力晶、茂德与日月光三家公司在产业面及财务面都完全符合相关规定,且开放登陆后也不会对台湾经济造成冲击,例如就业机会不但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因为拆除旧有八吋厂设备赴中国投资、原址新建十二吋厂而有更多的人力需求,在台湾的制程与设备也会因此全面提升转型,未来台湾半导体业还会有很长的荣景。

学者: 就怕高阶制程 跟着跑

〔记者王孟伦/台北报导〕针对经济部通过力晶、茂德申请赴中国投资八吋零点二五微米制程晶圆厂及日月光申请受让中国威宇科技从事低阶封测业务;财经学者多认为,这些技术属于低阶制程,对台湾影响有限,但也强调,“未来属于中高阶之关键技术,政府必须严格把关、不可轻易放行登陆,否则将重创我国经济与产业发展”。

淡江大学产经所教授许松根表示,经济部通过力晶、茂德及日月光的登陆投资案,其实早在预料中,因为科技产品有生命周期,将低阶技术外移到成本较低之地区,是可以被理解,对台湾负面影响也较小。

“大家较关切的是,政府下一步会怎么做?”许松根指出,因两岸关系特殊,台商到中国登陆投资仍有风险,政府仍须严格限制高科技技术输出到中国,否则,将危害我国科技产业链发展。

他强调,若政府再进一步开放更高阶技术制程输往中国,将影响欧美日等先进国家把其它高科技输入台湾之意愿。

台湾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龚明鑫则表示,零点二五微米制程及低阶封测原本就属非禁止项目,且评估均非属尖端技术;但必须注意的是,厂商登陆后,到底会不会守法只做零点二五微米制程,由于这些查核工作政府无法在中国进行,只能选择相信厂商。龚明鑫指出,包括零点一八微米的晶圆代工或中高阶封测技术,都属于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核心优势,政府应该严格把关。

台联促政府坚守积极管理政策

〔记者彭显钧/台北报导〕关于经济部投审会开放力晶等高科技厂商赴中国投资八吋晶圆厂,台联立委黄适卓表示,零点二五微米属低阶制程,相关厂商也已大规模投资台湾十二吋晶圆厂,将持续要求政府坚守积极管理的政策。

台联坚决反对台湾高科技产业技术外移,过去和行政院达成的协议中,强调维持赴中国投资政策的公平性,要求厂商赴中国投资八吋晶圆厂,必须以十二吋晶圆厂达到量产目标为标准,积极裁罚未经核准即赴中国投资者,并尽速通过“科技保护法”。

对于经济部投审会通过力晶、茂德、日月光等厂商的投资案,黄适卓表示,力晶在中科与日商合作成立四家公司,算是积极投资台湾,也未让高科技的核心技术外移。但政府除了开放厂商赴中投资,更应注重资金如何回流,促进台湾就业,改善台湾整体投资环境。

积极管理? 虚晃一招!

记者王孟伦/特稿

政府开放力晶等三家科技厂商登陆投资案,虽然都属于非高阶技术制程之部分,但问题是,陈总统元旦揭示的“积极管理”,一年来未见落实,反而只见不断的松绑与开放。这也不禁让人怀疑,政院目前推动的“大投资、大温暖”,是要协助台商“大投资中国”吗?如此,台湾经济还会有任何温暖吗?

据统计,我国核准对中投资金额占整体对外投资之比重,从1999年二十七点七%,成长至2005年的七十一点一%。 反观同期国内投资金额占GDP比重,却从二十三%滑落至去年的十八点九%。换句话说,随着投资中国比重越高,国内投资率就不断减少,这也是近年来内需不振、经济成长力道不足的重要原因。

从经续会召开后,国内许多财经学者专家就不断提醒,台湾过度投资对岸中国,已严重影响到国内经济发展。他们并曾建议政府,至少等到国内投资率回升到二十四%,再来进一步开放两岸经贸,但行政院仍无法抵挡厂商的压力,赶在年底前开放科技业者投资登陆,而且,后续似乎还有其它松绑动作正酝酿中。

由此观之,民进党政府所谓“积极管理”,不过虚晃一招,毫无具体成效,只是喊口号而已。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