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社会权力阶层主导的改革

胡少江

标签:

【大纪元3月4日讯】人们通常认为中国今天的改革是一九七八年开始的那个改革的延续。但是这只不过是一种错觉而已。正如我在上周的评论中所谈到的,在过去二十八年里,中国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改革”。一个是给中国普通民众切实带来了福利的改革;一个是腐败的官方和主流精英们聚财暴富的“改革”。

这两个改革虽然在时间上前后交错,但是在本质上却迥然而异。

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毛泽东主导的中国发展道路,是一个浪费资源和压抑人性的发展道路。这一条道路不仅仅具有前苏联中央计划经济的特征─通过压制农业和消费来强制实现低效率和无法持续的工业化,而且在实际操作上更加极端,劳民丧财的大跃进和举国上下共同疯狂的文化大革命就是鲜明的例证。毛的路线不仅以革命的名义欺骗和损害了中国的普通民众,连执政党内那些疯狂得不够的领导人也遭到清洗。这就造成了人心思变的局面,从而为中国一九七八年的改革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一九七八年开始的改革发端于民间,这个过程得到了执政党内长期受到压制的派别的支援。这个改革具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它是一种自发的从疯狂返回常态的过程。经过二十多年的折腾,中国老百姓认识到“革命”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平等社会主义的理想将他们带到了平等的贫穷。直觉告诉他们,只需要回到常态,生活就能够得到改善。以农村改革为例,包产到户,分田单干,都不是什么新玩艺儿,中国农民几千年来就是这样种田的。城市里最初的改革也是如此,扩大企业的管理权、实行物质刺激等等都是回到常识的举动。这里不存在什么“英明领导”,需要的只是执政党放弃疯狂。

从改革的内容上看,它是一个综合性、不完善但是朝着正确方向行进的改革。八十年代初期,改革不仅仅局限在国内,中国也以极大的勇气开始试图推行对外开放;改革不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在新闻、文艺、政治文化等方面上也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早春天气。当然,这时的改革仍然具有极大的历史和意识形态的局限性,除了经济发展外,在别的方面的进展都极其有限。但是它使人们感到了希望,似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从改革的结果看,这一阶段的改革是一个帕雷托改进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个使得一部分的利益得到改善而没有人的利益受到损害的过程。通过分田单干,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这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也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农产品和轻工业生产提供了更过的原料。这是一个农村和城市双赢的改革。

不幸的是,这个充满生机的改革,从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那个灾难的一九八九年,它更如同换上了绝症。邓小平一九九二年的南巡,试图为这个改革最后注射的一极强心针。从表面上看,改革似乎找回了最初的动力,但是那只不过是一种回光返照而已。

在这个最初的改革逐渐消亡的同时,另一性质完全不同的“改革”悄然而生。更确切地说,正是这个后来的“改革”加速了前一个改革的死亡。

这个后来的“改革”是一个社会权力阶层主导的改革。这种权力主导的“改革”开始于八十年代中期。这时,那些曾经被毛泽东的极端主义清洗的老共产党人已经巩固了权力,于是他们与中国老百姓的结盟开始瓦解。他们一方面意识到一种全方位的改革最终会危及他们对社会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又从初步市场化的改革中看到,一种延伸他们的权利、并且将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利益的条件正在形成。于是,他们一方面打压任何有可能损害其政治权利的改革企图,另一方面极力地推动“权力变金钱”的新游戏。

这个游戏在八十年代中期表现为“皮包公司”,权力的拥有者利用“半市场化”的经济制度,帮助亲属和朋友们从国家计划中用低廉的价格获取紧缺资源,然后转手倒卖获取暴利。到了九十年代,“权力变金钱”的主战场转向了资本市场,尤其是新兴的股票市场和银行的贷款业务。他们利用权力捞取了大量价格低廉的“原始股”,同时从管理混乱的银行业窃取了大量的资金。从九十年代末期开始,权力者获取财富的主战场又迅速转向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倒卖国有土地。

权力主导的“改革”在中国造就了一个暴富的人群,同时也向中国民众转嫁了巨大的成本。七千万的中小股民在股市上被洗劫的欲哭无泪,大量城市和农村的民众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和家园而得不到合理的补偿,钜额的银行坏账等着政府使用国库的金钱去充填。显然,这个“改革”是一个财富流向权力者个人腰包的过程,是一个导致两极分化的过程,因而也是一个导致民众普遍不满的过程。

从后一个“改革”中得到好处的人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权力是财富的源泉。这正是他们态度坚决地防止任何可能导致丧失权利的政治改革的原因。他们煞费心机地创造了一个所谓的“中国特色”的美丽辞汇,不遗余力地将民主自由等人类共有的文明成果描绘成西方特有的非我族类的思想文化,然后不惜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来抵御那些所谓的外来文化。说到底,统统这些只不过是为了延续权利、从而延续掠夺财富而已。

“中国特色”的提出,标志着前一个改革走向死亡、后一个“改革”走向猖獗。我希望,中国的民众在反思改革的时候,不应该忘记对这个重要分水岭的反思。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胡少江:中国发展 几代人的代价(中)
胡少江:世贸组织香港会谈难以成功
胡少江:中国发展  几代人的代价(下)
胡少江:免除农业税   一个迟到且力度不足的举措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