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逸明:学术败类凭什么强奸敢言媒体?

刘逸明(湖北)

人气 4

【大纪元4月3日讯】继2005年岁末遭遇政治寒流之后,一直以大胆敢言而著称的首都大报《新京报》再一次因为报导原北京大学法律系讲师王天成状告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叶中涉嫌剽窃一事而遭到上级主管部门的严肃处理。《新京报》秉承新闻道德,进行客观报导理所当然,然而,极其不幸的是,它却一再被扣上一顶顶令它窒息的大帽子,这是号称“和谐社会”和美其名曰“胡温新政”统治下的中国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道奇怪风景。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新闻良知的知名媒体在一次次触及当局权力火线之后,仍然显示出了它作为社会公器应有的一面,这种表现,在新闻舆论和政治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下,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

据说,之前的中青报《冰点》周刊遭遇停刊就是因为准备报导北大教授贺卫方披露周叶中剽窃他人作品的文章,虽然最终撤稿,但仍然不免被叫停的命运。表面上导致《冰点》停刊的原因虽然是因为其登载了袁伟时教授有关历史教科书的文章,但从袁伟时教授在事后的安然无恙来看,那极有可能只是一个为了收拾它的借口,更何况该文在刊发于《冰点》之前,早已见诸其它媒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正是当局不择手段地钳制新闻自由的真实写照。谁敢不以中共“舆论导向”的马首是瞻,谁就会被毫不留情地打入时代的另册。《冰点》有幸在李大同、卢跃刚的奋力抗争以及国际舆论和一批有良知的学者们的声援下得以复刊,再一次体现出了后极权社会统治阶级的一些基本特征,并让人们看到了争取权利,持续抗争的效果和意义。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既创造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又催生了层出不穷的腐败官僚,官场的腐败因子更是难以遏制地向着社会其它领域疯狂蔓延,让人扼腕叹息的是,这其中还不乏学术界和教育界。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格遵守社会公德是从事教师职业以及学术研究者的必备品质。毫无疑问,教师的堕落意味着社会的全面堕落,学术的腐败意味着社会的全面腐败。作为名牌大学资深教授的周叶中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由“博导”到“博盗”,我想,更能凸显这一社会问题之严重性。

周叶中虽然没能位至三公,权倾朝野,但却有着为“帝王”师的幸运,正是因为他这一非同寻常的经历,所以,他才拥有了令其他同行们不敢望其项背的通天本领,可以在媒体的面前横刀立马。《新京报》虽然屡遭浩劫,而且深谙《冰点》停刊背后的玄机,但其新闻良知仍然不愿意就这样在权力的面前卑躬屈膝,于是便一如既往地涉足当局舆论的禁区。不管被无端整肃多少回,报人们内心的那份良知仍然无法泯灭殆尽,除了要在权力的要挟下违心地为当局涂脂抹粉之外,他们又要把握一切机会打舆论监督的擦边球,争取挽回媒体在公众心目中那濒临崩溃的信任。面对强大的舆论钳制力量,《新京报》的报人们只能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做一个知“错”就改的“顺民”。

新的历史时期,腐败的境界也得到了历史性的升华,周叶中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官员腐败与学者腐败的良好互动,官场腐败与学术及教育界腐败的盘根错节。周叶中挂着“博导”的光辉头衔却和自己的女弟子干着令人嗤之以鼻的“博盗”之事,实在太有损他们自己以及学术界的形象。王天成之所以将此事诉诸法律,除了意欲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之外,更有着挽救学术和为学术界清理门户的良苦用心。在高喊“依法治国”的今天,王天成的正义行动可以说是对这一理想的践行,同时也是对“胡温新政”的另一种支持。不过,难以让人乐观的是,在这个权力主宰一切的社会,即使法院能够在现在依法受理此案,但将来的结果是否能归于众望,实在值得担忧。

周叶中的剽窃虽说在明眼人的心目中已成既定事实,但一切企图揭露他不光彩行为的言论在国内的媒体(包括互联网上)几乎都遭到了严厉的封杀。《冰点》事件之后,有人把周叶中比做“老虎的屁股”确实很为贴切形象,这回,《新京报》可以说是尝到了摸“老虎屁股”的滋味。周叶中能有如此令人惊叹的能量来使一些大媒体为之折服,我看,仅仅用他的那种特殊经历来做解释还显得有些不够,与其说是周叶中欲盖弥彰,倒不如说是听过他讲课的中央大员们想竭力维护自己的形象,因为他们自己同样会觉得听过这样的老师讲课是一种耻辱。否则的话,谁会舍得动用自上而下庞大的权力资源来为一个大学教授服务?此事这回险些没有被诉诸法律,更大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国际舆论的压力。

当然,刻意的掩饰在中国这种极其封闭的舆论环境中还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就像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当年的“六四”以及赵紫阳一样,这和当局对“六四”话题的讳莫如深不能不说没有关系。《新京报》在刊发《王天成起诉武大博导周叶中》一文之后,有关人员虽然受到了上级的处分,并且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可以想像得到的是,他们都是口服而心不服,因为刊发那篇报导既不是“疏忽”,也不是“错误”,而是几个媒体工作者职业道德和新闻良知的不谋而合。不过,即使这样,仍然能为其他学者揭露周叶中等人的丑行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3月21日的那份处理决定,有头脑的人决不会作肤浅的解读。

中国有句熟语叫做“纸包不住火”,随着资讯渠道的日益增加,突破封锁的人们完全能够对周叶中事件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当局对他的庇护不但不能维护他污秽的学术形象以及受过其“师恩”的大员们的声誉,反而会断送中国的学术未来,使合法性危机日趋严重的专制统治江河日下。依法对周叶中事件进行处理和报导将是挽救中国学术以及提升当局公信力的明智选择,即使能在权力的斡旋下封杀有关信息,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但时间却迟早会给此事一个公正的决断。因此,我奉劝当局不要把自己和周叶中捆绑在一起!

2006年4月1日@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刘逸明:劝告胡锦涛
刘逸明:两会,是福音还是灾难?
刘逸明: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中国十年减亿亩耕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