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地球臭氧层似乎在恢复中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6月2日讯】(大纪元记者啸宇报道)早在1980年代,当科学家们注意到人造的化学物质破坏地球臭氧层时,人们很自然的开始担忧。各国政府间快速达成了“蒙特利尔”协议,禁止使用释放氟力昂(CFC)等的空调机和煤油制品。

20年后的今天,大多数人可能认为情况没有太大的改观: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报道仍常见于报端。比如2005年的空洞是迄今最大的一个,其范围延伸至两千四百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北美洲的面积。

说道这里,你可能会觉得人类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实在微乎其微,事实真的这么悲观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日前表示,在北极上空臭氧空洞持续扩大的同时,地球其它部分的臭氧空洞却像是在修补当中。因为在过去9年中,世界范围的总体臭氧保持不变,1980年代时的下降趋势已经制止。

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氟力昂不是唯一影响臭氧层的东西。太阳黑斑,火山,和天气都可能会影响。太阳黑斑发出的紫外线增强臭氧层,但火山爆发的硫黄气体却会削弱它。在平流层(stratosphere) 不同高度和纬度的冷空气,既可增强也可减弱臭氧层。最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寻找臭氧层恢复的迹象”,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

另外,佐治亚理工大学和NASA的研究小组,也将在《地球物理研究期刊》上发表他们的研究结论:最近臭氧层趋势变化的一半和氟力昂减少有关。

研究人员通过测量不同高度的臭氧含量,再和计算机模拟的臭氧层恢复情况比较,并考虑到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和臭氧层的季节变化和其它因素。经过分析,他们得出一个好消息,但也提出一个新的疑问。

好消息是,在18公里高空的上平流层(upper stratosphere),臭氧的恢复可以用氟力昂的减少来解释。“在那里,‘蒙特利尔’协议看起来是起作用的”,研究人员麦克纽奇说。

但是,新的疑问也产生了:在10公里到18公里的低平流层,臭氧的恢复比单纯用氟力昂减少来解释的结果还要好得多。就是说还有其它因素也在影响着低纬度臭氧的恢复情况,而这个因素可能是空气流动模式。“空气从产生臭氧的赤道把它带到更高的高度,在那里被分解。因此风向变化影响着臭氧的平衡,而在低于18公里的高空处有利于臭氧恢复,”纽奇说。

不管是何种解释,如果目前的趋势保持下去,全球的臭氧层将会在2030年至2070年恢复到1980年代的水平。到那时,北极的臭氧空洞将会永远关闭。(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臭氧层洞8月异常扩大
数据显示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逐渐增大
南极臭氧层空洞面积近高位
南极洲上空臭氧层破洞可能平纪录 但破纪录可能性不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