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城市的美化运动

【大纪元8月21日讯】(BBC驻柬埔寨记者 罗尼报导) 总部在美国的“人权观察”组织警告说,金边强行拆迁已恶化到失控地步。记者罗尼表示金边经济发展使少数人获益,而更多人的则深受其害。

过去二十多年,金边的贫民区一直是置身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的栖身之地。如果你每天收入不过两美元,要能在首都金边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很不错了,尽管这只是一个由几根铁架子和竹席搭建的简易窝棚。

可只要拥有这么个住处,就能表明你是个城市居民,你就会具备更多打工挣钱的机会,你的孩子可以有学上,有书读。他们的未来可能更有希望。

十四号村是金边最大、也是时间最久的贫民区。一千多座简易窝棚相互拥挤着矗立在巴塞河畔,到处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窝棚前的门槛下堆积着绿色的淤泥,浑浊的泥水中混杂着烂菜叶和人畜的粪便。尽管如此,这里仍是一个社区。一千二百户居民为自己接通了供电线路,甚至成立了一个居民委员会。

但所有这一切现在都不复存在了。在对那里的几次访问中,我亲眼目睹了他们被强迫拆迁的过程。起初,居民们还举行静坐示威表示抗议,房地产开发公司派来的拆迁工人对此显得束手无策。但第二天,防暴警察赶来了,强迫拆迁开始了。

没有几天,所有的简易窝棚都被拆除,所有的居民都被迁到了距离这里二十多公里的郊外。他们被告知,这样做是为了“美化首都”。金边市政府说,他们收回河畔的土地是为了开发旅游业、建设政府办公大楼和豪华住宅区。其言外之意很明显,这不是一个让穷人居住的地方。

繁荣的背后

柬埔寨总理洪森许诺消除贫困,人民对此抱有极高的期望。甚至遭到强迫拆迁的居民都在自家门前悬挂着洪森和他妻子的照片,希望这样就可以阻止拆迁人员的行动。这种通过对领袖的信任所表达的卑微抗拒使人看了不免为之难过。

对于这些被迫在郊外重新落户的贫民来说,他们新居住地的环境并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善。他们所住的还是一样的简易窝棚,而且还没有了电力供应,没有了上下水设施,附近没有了为孩子提供教育的学校,没有了销售日常用品的商店。这些生活上孤立无援的人感到极度绝望,他们就像一群丧失了父母没人照看的孤儿。

人们承认,在战后的三十年中,金边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它从一片百废待兴的瓦砾变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城市,不断增长的财富孕育了一大批新生的中产阶级。

每当华灯初上,大型的霓虹广告牌上就会闪现出最新款式的手机和各种名贵跑车﹔繁华的购物街上林立著名牌商店,迎送着金发碧眼的西方游客。但就在这些繁荣景象的背后,金边还存在着一批游客们看不到的群体,他们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市中心灯红酒绿的生活对于他们是另一个世界,霓虹广告牌上的一个新款手机的价格相当于他们一年的收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湾妈妈柬埔寨孩子 知风草在柬十年(下)
杨蔚龄  从华航空姐变成柬埔寨孩子的妈
骇人的骷颅标志  柬埔寨地雷村的省思
柬埔寨地雷村采访侧记  台湾之爱在知风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