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前左右交锋白热化

人气 3
标签: ,

【大纪元10月10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报导)中共十七大即将在10月15号开幕。有海外媒体认为,中国思想理论界左、右两派的交锋日趋白热化,双方都试图影响中共十七大的决策。然而也一些分析认为,目前所谓左、右两派都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

在中国,左派和右派的概念实际上并不十分清楚。台湾中央社星期一的一篇报导指出,最近双方争论的焦点包括:对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实质上是一年前开始的对中国改革方向大辩论的延续。

文章引述香港媒体的报导说,被视为右派的北京大学法律教授贺卫方表示,左派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理性作论证,对右派没有杀伤力,但因为中南海对左派比较顾忌,因此在理论界有一些影响力。

而经济学者仲大军则认为,左、右两派实际上都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对当前政策没有影响力。旅居美国的原中国政府官员方觉,也持有和仲大军类似的观点—

方觉:“外界所注意的交锋实际上不发生在中国的政治层内,更不发生在中国的领导层内,它主要是发生在中国的知识界和一部分前共产党的领导官员的小圈子里面。所以我觉得在知识界发生的左派和右派的争论不影响中国的政治方向,因为目前中共领导层和知识界的关系是非常松弛的。知识界对中国政治的影响和中国决策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近来,在北京出版的,由一些新闻界退休高官主办的杂志《炎黄春秋》经常发表有关民主社会主义的文章,在中共理论界引起很大争议。

中国左派代表性人物,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综合局局长张勤德,被外界视为中共内部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海外媒体表示,必须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划清界限,否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假的。

他还表示,中共党内右派多数是大富翁,有一定社会基础,又有外国势力撑腰,在海外被看成是改革派、开明派。而中共党内左派人数虽少,但却代表了老百姓的利益。

美国中文争论杂志《北京之春》总编辑胡平分析说,实际上中国的这些左派和右派,都不能代表中国老百姓的利益—

胡平:“左派和右派跟西方所定义的完全不一样,目前中国比较活跃的左派和右派的共同特点是对政治上的自由民主持反对态度,跟我们所说的民主和专制的对立又不一样,但是民间也有一些人对现在的贫富差距,对市场化的改革有很多看法,但他们共同的就是很支持自由民主,反对专制。”

胡平表示,中共理论界的左派近年来不被中共最高层接受,甚至受到打压,而他们仍然坚持集权专政的思想,显示出中国现实政治的荒诞性。

胡平:“他们在党内已经很不得势了,写那么多公开信连个公开发表的地方都没有,他们本来就该去争取言论自由,争取出版自由,给自己争取党内的民主和社会的民主,以便使自己能够堂而皇之地集结起自己的力量,散布自己的观点,从而在政治上发挥作用,他们本来该这么做,但他们不。他们还完全赞成强化权力中心,排除异己,党的这种政治上的专制。所以,这点是他们最可笑也最可悲的。”

方觉则表示,中国最需要的是政治民主化,否则中国社会发展将遇到极大障碍。他认为,决定中共十七大政策走向的,并不是这些左派或右派的理论界人士。

中国经济学者仲大军也对海外媒体说,没有民主就没有改革,中国未来应该允许公民通过投票和选举表达民意,由民意决定国家的政策方向。(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共军方人事调整 确定七大军区新司令
十七大前  中共中央委员会闭门讨论陈良宇命运
传李鹏为儿子进入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拉票
中共开十六届七中全会 上百辆警车截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