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者指中国工业污染严重破坏环境

标签:

【大纪元10月2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于国香港二十三日电)香港浸会大学对策研究中心讲座教授杨荣基指出,中国出口商品百分之九十为工业制品,大部分工厂未以符合环保原则手法生产,不单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更对经济造成沉重的打击。去年因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之十。

浸大今天表示,欧盟拨款港币一千多万元成立跨国研究小组,专责研究中国和印度污染问题,小组成员包括香港浸会大学对策研究中心、剑桥大学、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和印度管理学院。

杨荣基表示,议论近十年的“京都议定书”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备受质疑,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印,保持温饱经济条件远超过对环境的关注;已发展国家虽然关注环保技术,但面对发展中国家廉价产品竞争,不得不在环保政策上让步。

他指出,经济利益是气候协定内在动因和约束条件,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和资源条件相去甚远,形成单一承诺的国际气候协定会产生利益冲突。再者,议定书要求部分国家在未来五年内减排几个百分点的温室气体,却不做科技上的配套,难以形成环保的生产环境。

杨荣基发表全球首篇调整跨境工业污染的随机动态合作数学论文,这次欧盟研究专案的目标之一是拟实际应用他提出的方案,提供防止大气资源出现公用品悲剧的方案,并配合政策安排合理分配各国利益,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气候变化控制。

杨荣基指出,“京都议定书”在数学理论上行不通,议定书未能顾及各国实际经济情况,而引用近乎单一的气体减排协定,因而不是长远的解决方案,同时缺乏稳定合作基础,所以不能奢望方案能够成功。

他表示,国际联手发展环保科技是解决气候变化的治本方法。已发展国家可提供资金支援和技术转移,促进发展中国家引进环保生产科技,共同提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关新闻
中国媒体称先天缺陷婴儿越来越多
在家工作节能少污染 电子通勤有助抗暖化
茶饮店用保丽龙杯?环署研拟减量回收措施
油烟入排水沟中  10/1起至少罚十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