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玲:许孩子们一个精神健康的2008年

陈彦玲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12月17日讯】第二届两岸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于日前在台北的台大医学院圆满闭幕了,会中两岸儿童青少年精神医疗相关人员许下一个共同为孩子们打造精神健康2008年的决心。

大会主席台大医院丘彦南医师在欢迎词中说:“化解冲突是人类成长和文明发展的关键性议题,也是精神医疗发展和治疗中必须面对且善加处理的课题,医疗之疗效往往需以它为基础或蕴发于其中。因此,本次的学术研讨会的主题设定为‘儿童精神医疗中化解冲突的议题’”。探讨的层面则从基础的神经心理学的“脑与学习的关系”,到教育性的“自我伤害及儿童虐待防治”;也从“药物治疗对生理影响的变化”到“化解医病关系冲突的艺术及伦理之探讨”。

看来两岸的学者专家显然企图提供这些多面向的研究,让两岸的相关人员能在促进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工作上,有着全方位的思考以及希望跳脱唯有对药物的依赖,或只完全相信目前以仪器才能探测出的一些生理上数据为治疗的唯一重点模式。

当然,如果从生养儿童的父母,以及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关系人,例如:祖父母、褓父母及老师的角色来看,他们也是成就儿童有个精神健康的工程师与艺术哲学家,也唯有与他们共同携手合作,才能真正达成“许孩子们一个精神健康的成长环境”,也才能造就未来身心健全的成人,其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

只是这些重要的关系人在促进儿童精神健康上的历程大约会交叉出现下列的情况:一、从不知道孩子真的会因脑部生理异常,而有不容易学习或表现出一些不容易让他人理解和接受的行为,而这些表现并非孩子懒惰或师长的放纵;二、从排斥到可以理解或接受使用药物的治疗到过度依赖;三、从世代、家庭及医病的冲突到学习,并善用亲子与医病的关系,甚有因而可以完全不靠药物的使用,也能照顾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健康。

但是,由于个人意识、自我利益考量的过度抬头,已然造成守护儿童健康的医疗人员、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们理应紧密信任的金三角关系,恶化为原告与被告的紧张状态。从需要被照顾的病人到成为院方戒慎恐惧的“医闹”,而医师也从被视为“救命恩人”到被称为“白狼”,按理每天可以春风化雨的老师们,也在该不该管教的分寸上伤脑筋,连带影响教学工作。究其根本原因之一,系造成这些冲突的起因,不但没有被互相的理解与原谅,反而被只争一口气、只看眼前利益分配的迷思给推上了争斗的舞台。

为免院长下令医护人员头带钢盔、手拿棍棒的历史(此乃最近某医院在处理医疗纠纷的不得已手段)重演,我们真的需要以善意看待彼此,多以宽容代替苛责,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保养好脑力的同时等于帮孩子们建立了一个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

让我们一起为“许孩子们一个精神健康的2008年”,在生活中时时以“善意的微笑”携手迈进吧!◇(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新竹警方热心付出  获颁感谢状
暑假要给孩子什么?
让小学新生快乐上学
送给老师教师节的珍贵礼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