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爬山的马彦龙 欲任国家公园志工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文字、摄影桃园报导) 外表高瘦的圣保禄医院工务室主任马彦龙,年假都用来登高山,是个热爱爬山环保人士,每天从中坜骑脚踏车到桃园上班,台湾百岳他征服30多座,上班负责医院水电工务及安全问题,下班全家往户外活动,领有山岳搜救课的执照,未来想担任国家公园预防山难的志工。

四年级生的马彦龙,人长得高高瘦瘦,外表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在医院人称“马哥”,拥有好人缘。一方面是姓氏特别,另外他为人热心负责,话不多,但常带笑脸、真诚的肢体语言,令人和他相处无距离。

上班日的早上,在医院停车场,可以看到马彦龙短裤劲装打扮,因他从中坜骑脚踏车到桃园上班,流汗兼运动,让他上班充满活力。工作主要负责医院的水、电、瓦斯供应及安全问题,由于牵涉人身安全,必须讲究标准化及效率,丝毫不能马虎,工作压力不小。

放假他和任职警察局的太座、小孩,全家往户外活动,露营、骑脚踏车、登山等,他的经验“车子到不了的地方都美”,别人休闲是出国旅游,他的年假都用来登高山,台湾百岳他征服30多座,他在医院行政会议的简报内容,秀出高山美丽照片,分享他爬山的喜悦。

最近他迷上爬树,因为参加山岳搜救课的训练课程,并取得执照,去年圣诞节医院圣诞灯布置,他爬树将医院镇院之宝40多年榕树,以圣诞灯装点美仑美奂,让我们见证他的爬树技术。

“只要有绳子、安全设备,就可以教您们爬树,一起体会爬树乐趣!”领有山岳搜救课的执照,未来想担任国家公园预防山难的志工。(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3月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台北县四日电)今年共有两千五百三十六位来自全省国、高中充满爱心与热情的青少年参与角逐青少年菁英志工奖,经过激烈的初选及严谨的复选评审程式后,台北县县就读三芝国中的华淑如及树林高中简劭娟脱颖而出,获选为全国前三十名的“杰出志工奖”。
  • 【大纪元3月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嘉韵台北五日电)为鼓励已退休或离职的教育工作人员持续从事教育或学生辅导志工,教育部去年设立“教育奉献奖”,今年将举行第二届选拔及表扬。教育部表示,各公私立学校、民间团体组织或基金会,即日起至三月三十一日,可向所在地县市政府提出推荐。
  • 【大纪元3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梁君棣台北六日电)国泰慈善基金会与伊甸基金会为帮助新移民家庭妇女及其子女及早融入台湾社会,二十四日起举办“芝麻开门”新移民访视及说故事志工培训课程,提供新移民弱势儿童更多元服务,有志者即日起至二十四日前可电伊甸02-2577-7663曾小姐、国泰人寿02-2755-1399分机3279杨小姐报名。
  • 【大纪元3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台北县六日电)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奖今天在台北县府举行,县长周锡玮接见获奖学生,肯定他们的善行,同时期许他们继续奉献社会,让更多青少年加入志工行列。他称赞十位得奖同学年纪小、心愿大、爱心多,是人间活菩萨,上帝派来的小天使。
  • 由王建(火宣)夫妇所成立的财团法人“爱心第二春文教基金会”简称“爱基会”纽约秭妹会﹐在成立五周年之际﹐宣布设立办公室﹐并增加志工。昨天(5日)﹐执行长马宏晋召开记者会﹐介绍“爱基会”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并呼吁社区人士献爱心﹐踊跃捐款。
  • 【大纪元3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嘉韵台北八日电)“宅男”一词的普遍定义,是指窝在房间不爱出门,热中打电动、上网的男性。暨南大学研究生陈可力形容,过去的自己是成天上网、打电动、“混吃等死”的学生,但他加入学校的网路课辅志工之后,生活有了很大的转变,也从小朋友身上,找回对生命的热情与成就感。
  • 【大纪元3月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先凤台北九日电)全年无休,由心路基金会经营的“心路加油站”,去年首度亏损。为此“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奖”的三十位获奖志工们,牺牲假日到“心路加油站”服务,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大众关切,多多到“心路加油站”加油做公益。
  • 〔自由时报记者钟丽华/台北报导〕寒假除了吃喝玩乐,也可以不一样!大二的卓冠廷到宜兰教养院陪伴院童;担任国中老师的成赛蓉选择到泰北戒毒村帮忙农事;三十七名志工随着伊甸基金会前往偏远地区,进行六到十二天旅程,把志愿服务和旅行化为一趟生命体验之旅。
  • 【大纪元3月12日讯】(据中广新闻报导)今天是植树节,有许多市井小民和基层公务员,长期以来默默付出,为保护森林、生态环境而努力,有人十年如一日长期担任国家森林志工、有人致力于马祖的燕鸥保育工作;甚至有人捐钱捐地,只为了提供给家乡居民一个生态保育教育园区。这些真正用行动来“爱台湾”的人,农委会今天颁奖表扬他们的事迹,感谢他们在生态保育工作的付出。(张佳琪报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