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纸板馅包子为何必须成为假新闻?

何清涟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7月27日讯】北京电视台播出纸板馅包子这条新闻之初,在中国引起的愤怒主要是针对黑心的制作者;但北京电视台出面声明这条消息是假新闻之后,引起的怀疑与批评则直指政府当局,大多数公众都认为北京电视台是在中央政府压力之下被迫背了黑锅。

以笔者对中国新闻业处理“负面新闻”的经验观之,公众的看法相当有道理。只是在政府为何要给北京电视台施加压力上,中国公众因为多半处于资讯不完全状态,只能从国内找原因。这就容易让人产生困惑。因为近10多年来,有关食品品质问题的批评性报导几乎是新闻报导的一道主菜,中国媒体对这类报导并未有太多的禁忌。原因很简单,首先是问题食品的制造者多是个体商贩,甚至无照经营,大多并无官场背景;其次,最高领导层也并未将这类报导当作与政府形象有关的事情,毕竟这并非中央政府公开鼓励厂商如此作为。

虽然有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鼓励假冒他人品牌,但多半也强调了一个前提,不要制造毒死人的假药与劣质食品,以免惹麻烦。各地的“消委会”也都是政府财政供养的机构,每年照例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开展活动。各地工商局大规模清查伪劣食品时,一般还通知地方媒体,目的固然是要让公众了解其政绩,但也还因其与公众在这一点上有共同的利害关系--除了高层官员之外,大多公务员也与普罗大众一样,无法享受特供的“自然绿色食品”,谁敢担保自己不成为有毒食品的受害者?

那么,为何独独这次纸板馅包子的新闻会被宣布为假新闻呢?

这只能说这则消息来得不是时候,目前“中国制造”正在国际社会饱受围剿,美、日、欧盟国家等不断要求本国商家从市场召回各类“中国制造”。各种退货要求与指责,令近些年来一直陶醉于“中国经济神话”当中的中国政府感到极大的压力。为了修复国际形象,表明自己是“国际社会当中负责任的成员”,中国政府一方面被迫承认20%的产品有品质问题,另一方面以产品存在安全问题为由,宣布停止42家中国企业的产品对外出口,同时处决了国家药监局局长郑蓧萸。只是这番动作的效果不象以往那样明显,以往每有小小的动作,外国传媒立刻又对中国政府充满期待,而这次却大都抱持怀疑态度,即使是一向拥抱中国的美国《商业周刊》,都对中国能改善产品品质表示怀疑。

更让中国政府满腹不快的是,外国媒体上广为传播这条发生在中国最高当局天子脚下的丑闻。尤其是日本一家电视台播放了这条新闻之后,一直被中国当局视为“国际反华势力”中的主力日本右翼势力立马加以“利用”,一位国会议员公开表示为明年奥运会运动员的饮食安全担心。尽管我中华天朝上邦的臣民均知道中国政府绝对有能力不让“纸板馅包子”等类食品出现在奥运会的餐桌之上,但外国人并不了解中国政府给外国人提供超国民待遇的决心与能力绝非他国政府能比。类似这位日本右翼议员的说法,给国际社会抵制奥运增加了一点小小的动力。更何况,中国长期以来就希望成为“亚洲的太阳”,这一次被以产品品质精良闻名于世的日本看了笑话,成为“亚洲的太阳”更遥遥无期。

可以说,在近几个月有关“中国制造”的各种坏消息当中,北京纸板馅包子算是让中国政府丢脸丢到家了,它既非质检不严格出现的食品品质问题,也非个别商贩一时一地的无良行为,而是存在了10年之久的行业不传之秘。这至少证明了两点:一是中国政府的正当管制能力已经糟到不能再糟,连天子脚下的几亩地都没看住(对异议人士的管制则当别论);二是被中国一向自诩为“勤劳善良朴实”的社会底层之堕落已经没有任何底线。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进入倒计时,一个上层极度腐败、底层堕落毫无底线的国家,又如何能在一年内迅速修复国际形象?

我敢说,北京电视台绝对没有要与政府过不去的念头,要怪只怪中国当局资讯管制太过严苛,即使连媒体人都对国际社会动态不甚了了,不知自己的政府目前正处于艰难时期,因此用这该死的纸板馅包子为党和政府添了麻烦,让国际“反华势力”好好利用了一回。

──转自《华夏电子报》第202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何清涟:中国当局为何不肯承认“六四”是国家罪错?
中共毁反右档案 何清涟:抢救历史记忆
何清涟:环境污染和政府管制危机
何清涟:中国奴工现象的制度性思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