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美:主权基金兴起 国际金融新势力

林丽美

人气 2

【大纪元1月26日讯】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Fed)主席柏南克曾戏言,“如果出现通货紧缩,我会从直升飞机上撒钱,捡到钱的人,会到处买东西,刺激经济景气的复苏。”他自此得了“直升机上的柏南克”的封号。不过,他还没采取行动之前,早有大批身怀巨款的金主,空降到华尔街,随时准备出手。这些金主大多来自拥有庞大外汇存底的亚洲国家以及大赚油钱的波湾油国。

银弹充足 超乎想像

这些金主的钱大多是以“主权基金”的形式出现。上周,美林证券和花旗集团分别得到来自亚洲及波斯湾油国六六亿美元、一四五亿美元的挹注;过去十个月以来,大约有六九○亿美元的主权基金银弹,注入因次级房贷风暴而财务吃紧的全球著名金融服务机构,这个数字已远远超过当年国际货币基金对亚洲金融风暴的金援。

近年较常听到的基金是“避险基金”、“私募基金”,很少听到“主权基金”,英文是“sovereign wealth fund”、也有人称“主权财富基金”,它是一些有庞大外汇存底国家或石油出口国家,由政府成立专门投资机构,进行管理运作的基金,全球目前已有二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主权基金,形成一股足以影响国际投资的新势力。

目前,全球主权基金的总金额,已达二.九兆美元,而且成长快速。据国际货币基金的估计,到了二○一二年,将会达到一○兆美元;至二○一五年,则可能成长到一二兆美元。虽然,目前主权基金只占全球金融总交易量(一六五兆)的二%,力道却不可小觑。过去几年来,在投资市场翻云覆雨的避险基金与私募基金,规模都不如主权基金来得大。

过去,手握巨额外汇存底的亚洲国家,大多是将这些钱用来购买美国库券或其他美元资产,做为操控本国货币的工具。这种方法,台湾人应该都很熟悉,过去中央银行捍卫新台币,就是以外汇存底做后盾,大买美元资产,誓死不让新台币升值。现在,这种守成国家理财方法,已经不流行了,有钱的政府要派人绕着地球“逛街采买”,寻找适合的投资对象,目的可以是赚钱,可以是挖人才、买创意,也可以是偷技术、抢市场与客户。不景气来袭,英国的最老牌的“Sainsbury超级市场”、全球最大的银行“花旗集团”、全球最大的飞机制造厂,看是要“波音”、还是要“空中巴士”、比利时最大的银行“Fortis”……,应有尽有,任君挑选。

主权基金 排行比一比

国际投资市场正充满这种有国家财力支持、腰缠万贯的投资客,趁着次级房贷风暴横扫全球之际,准备大显身手;而饱受次贷危机的金融机构,更是视他们为“救世主”。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最新“全球主权基金排行榜”调查,资产最多的是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阿布达比投资局”,金额高达八七五○亿美元;第二名是挪威的“政府退休基金”,资产有三千八百亿美元;第三名是新加坡的“GIC”,三千三百亿美元;其他依序是—沙乌地阿拉伯的多样化基金的三千亿美元;科威特“新世代外汇存底基金”,二千五百亿美元;“中国投资公司”的二千亿美元;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公司”的一五九二亿美元;利比亚的“石油储备基金”有五百亿美元;“卡达投资局”也有五百亿美元;阿尔及利亚的“Regulation des Recettes基金”,四二六亿美元;美国的“阿拉斯加永久基金公司”的三八○亿美元;最后的是“汶莱投资局”的三百亿美元。

看待外籍兵团 又爱又怕

中国商务部十七日公开表示,“趁着美国次贷风暴引发全球股市大跌,今年将鼓励大陆企业‘逢低买进’,加紧脚步,收购海外企业。”继去年“中国投资公司”投资美国第二大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五○亿美元,又花巨额买下美国的私募基金“黑石(Blackstone)”、与英国巴克莱(Barclay)银行的部分股权。去年中国拨出的主权基金预算,已有二百亿美元。

每天增加一○亿美元外汇存底的中国,最受到注目。饱受美国次级房贷风暴波及,英国金融业也难逃鱼池之灾,亟须引进一些拥抱巨额外汇存底的“外国兵团”,来拯救奄奄一息的大银行。上周五,英国首相布朗抵达北京,由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布朗就对由庞大外汇存底所组成的“中国主权基金”,大抛媚眼,表示英国的大门为君而开。

不是所有国家都欢迎“主权基金”的光临。法国总理萨科奇一月初还公开表示,反对主权基金并吞法国企业,要求法国国家银行要卷起袖子来,对财务危机的私人企业纾困,以免他们被外国人买走。德国总理梅克尔近几个月来,也一直和阁员讨论如何推动立法,阻止别国的政府“主权基金”对德国企业介入太深。

欧盟国家对主权基金有戒心,不是没有原因的。主权基金至今还没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其真正目的很难捉摸,即使是全球主权基金中的模范生—挪威退休基金,将每一笔交易公开在网站上,不做私下破坏企业或政府的勾当,但前两年,趁着冰岛投资市场有所波动之际,空袭它的债券市场,大赚一笔,也引来冰岛政府的戒心。

反对主权基金的人,特别以美国、中国与台湾的三角关系为例︰想像如果中国买下花旗集团,在台湾与中国发生冲突时,如果美国要插手,中国以关闭花旗做为要胁时,美国还有什么方法?或者,假定委内瑞拉买下美国铝业Alcoa公司,要关闭美国厂,而将工厂迁往拉丁美洲时,怎么办?更何况,主权基金有时也可以化身做避险基金或是私募基金,很难令人掌握。

记得过去的一、二年中,美国以国家安全之名,封杀了几件中国大陆在美国的投资机会,包括并购Unocal石油公司,以及杜拜并购美国港口管理公司等案件,都是基于国防安全的理由。欧盟也时有藉保护欧洲产业优势、反对新兴国家的“主权基金”的举动。

不是稳赚不赔

主权基金也不是稳赚不赔。中国投资公司以三○亿美元,投资刚上市的私募基金“黑石”,到现在恐怕剩不到二亿美元。而亚洲地区最活跃的新加坡,在泰国和印尼市场,也几乎铩羽而归。新加坡“淡马锡”公司买下泰国前总理塔信家族的电信事业,最后塔信被控逃税二○亿美元,而泰国新政府也摆明,不欢迎新加坡政府掌控泰国的电信事业。“淡马锡”在印尼发生金融危机时,适时介入当地的电信产业,现在,事过境迁,电信产业在印尼又蓬勃起来,印尼政府也不再欢迎外资介入太深。

几翻波折,让淡马锡心灰意冷,很少在媒体曝光的总裁,去年十一月底接受“新加坡海峡日报”的访问,表明受到有些国家“爱国主义”的冲击,淡马锡将不再寻求海外企业的控制权,未来的投资,只有在“间接少数控股”、“与当地政府合作”、“只有在受欢迎时,才会出手投资”这三个黄金原则下,才会进行。

东山飘雨 西山借伞

这一波的次贷风暴,来自亚洲的主权基金所注入的金额(六九○亿美元),已远远超过当初亚洲发生金融危机时,国际货币基金所金援亚洲国家的钱。欢迎主权基金的人认为,主权基金对平衡全球资金发挥了最佳的效益,言下之意是“东山飘雨时,西山借伞”、“西山飘雨时,东山借伞”。

──原载《TaiwanNews财经文化周刊》(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央行透露台湾不可能成立主权基金
欧美国家关切主权基金运作是否透明化
林丽美:物价涨风何时了?
林丽美:美国经济 摇摇欲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