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美:物价涨风何时了?

林丽美

标签:

【大纪元11月18日讯】 物价高涨的议题,在台湾炒翻天,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最近,有关粮食和石油价格的讯息,忧喜参半—食品物价,近一、两年内,可能还有得涨;而油价,明年春天前,可望稍稍回档。

联合国下有一个“全球粮食计划(WFP)”,追踪全球粮食价格,发现过去五年来,粮食价格上涨了五○%以上。这项计划的主持人席兰(Josette Sheeran)预言:“未来几年,粮食价格还会再上涨三五%。”这项预言,对最近饱受物价上涨之苦的消费者,无异是雪上加霜;对三餐不继的贫穷国家的穷人,更是情何以堪!

油价可能明年回档

填饱肚皮显然不再容易,稍可安慰的是,油价明年有可能回档。两年前(二○○五年),投资手气一向很顺的高盛证券(虽然最近也饱受美国次级房贷风波之苦),预言原油市场:“每桶会上涨到一○五美元。”今年十月的最后一天,德州中级原油价格在纽约市场,达到每桶九四.七一美元,不到几个小时,就碰触到九六美元,高盛预言的一百美元油价时代,几乎已经来到。

现在,同样的预言大师—高盛证券对市场喊话:“明年四月以前,油价会回档至每桶八○美元。”建议投资人:“油价投资的向下风险,动能逐渐提高。”言下之意,提醒投资人—现在是获利了结不错的时点。

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对有钱国家而言,是“农粮安全”问题,关心农业供需是否失衡、生产是否够充裕;对其人民而言,也只是“选择题”,就像前阵子台风过后,台湾官员呼吁消费者,暂时不要去碰价格贵得离谱的食物,改吃便宜的或以罐头食品代替。但是,对国家有战事或发生洪患或干旱等天灾的消费者,过日子就显得特别艰难。

一位联合国农粮组织(FAO)的官员说:“才不到二年前,全球还是呈现粮食过剩的局面,只是产销有失衡现象而已。”市场自由化的机制,理论上,应该更可以让货畅其流、物尽其用;但是,也因为自由化,使食品市场更加灵活调整,让生产过剩的现象减少、让库存降到最低程度,一旦遇到天灾人祸的紧急缺货状况,市场难以递补缺口,物价趁机波动。

供需失衡 不涨也难

另一方面,中国与印度等新兴国家,经济的崛起,导致粮食需求遽增;还有,本专栏曾多次提及的“生质能源产业”的兴起,瓜分了玉米与甘蔗等农作物作为粮食的市场,最近,联合国的专家出面指控说,拿食物来替代油品,是一种不人道的犯罪行为,他呼吁将生质能源计划往后拉长五年,以降低对人类粮食需求的冲击;加上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洪患与干旱交织而来,让许多地区的农作物减产,像英国,近年面临了有史以来最潮湿的天气;而澳洲,则面临了百年未见的空前干旱。这些都是导致最近粮食供给失衡、食品价格高涨的重要原因。

穷国富国都受不了

这一波粮食价格的上涨,不只贫穷国家的人民受不了,已开发国家的消费者,也被压得快喘不过气来。记得今年夏天没有来到之前,墨西哥人民上街头抗议“玉米饼”价格高涨五○%的镜头?玉米饼是马雅人的传统主食,马雅神话中,有“人是神用玉米做成”的美丽传说,至今,墨西哥及中美洲地区的家庭,每一餐都会准备玉米饼,就好像欧、美人的餐桌上放烤热的面包一样。到我们的中美洲邦交国家去观光,还可以看到很多餐厅在正中间或是一隅,设有一烤灶,一个女人(我没有看过男人)用两手交换拍玉米饼(因为玉米不像面粉有黏性,不能用杆的),再放进灶上烘烤,做成一片片热腾腾、巴掌大的圆形玉米饼。

意大利的罗马和米兰,都是国际知名的大都市,才不久前(十月间),这两个城市的人民也群聚上街抗议,抱怨他们的意大利面愈来愈贵。任何物品价格上涨太多,对经济也不见得有好处,像意大利今年前八个月的意大利面条和面包的消费量,就减少七.四%;而牛奶也喝得少,降低二.六%。

长久以来,农产市场的特性就是暴起暴落,台湾的农产品市场在台风扬威而去后,就是一个最好的见证。通常,产品价格高涨一阵子之后,自由市场的机制很快就会恢复,过剩地区的产品,快速流向缺货的地区。但是,这一波食物涨价,和先前的情形很不一样,粮食的库存量已降到最低,而且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农作物商品期货都涨价。农粮专家预估,从全球缺粮的情况看,食品涨价可能要持续到明、后年。有人形容这是“后粮食过剩时代”,也就是说,因为气候异常、人口过多及各国普遍降低农作补贴的趋势,未来粮食供需失衡的机会,可能会愈来愈多。

最近油价猛涨,主要是地缘风险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来,土耳其进军伊拉克导致中东情势紧张;前不久,又发生墨西哥飓风,墨西哥南部产油大城,全市大撤退,炼油全面停顿。奇怪的是,这个地区的油产量,只占全球产量的一%,怎么会炼油一停摆,全世界油价波动如此大?最主要是原油的库存量大跌,尤其是美国,更是动见观瞻。过去,石油市场有季节性的变化,冬天寒冷要取暖,耗油量大增;而蛰伏了一个严冬后,夏天的太阳特别珍贵,大家的活动力转强,家家户户的汽车都出动,石油需求量也会大增。春、秋季的库存水位通常会较高,但是今年的秋天却很不一样,库存量一样吃紧,眼见冬天将至,市场反倒担心起来。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Fed)最近又连续降息,有意引导经济向上成长,耗油量应该也要增加。

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已同意十一月增产,非OPEC的产油国也有意增加石油产量,只是设备老旧,有心无力。油价节节高攀,好像已影响到消费情绪,开车族开始缩手,改搭公共交通系统的已不计其数。但是,这股消费者力量,还没有强大到足以左右市场的地步,因为中国、印度及中东这些吸油的“大恐龙”,又有国家机器的补贴,他们的消费者还没有感受到油料上涨之痛。不过,上周三(十月三十一日),中国政府已宣布调涨油价,这是今年中国油价第一次上涨。

──原载《TaiwainNews》(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抗物价涨 量贩店:只降不涨
新唐人“独立评论”(184):中国的通货膨胀
物价飞扬  中国明年春运票价看涨
吕秀莲:哄抬物价不应该 政府要严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