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反共领袖:丘吉尔(40)

子仪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3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3日讯】 丘吉尔在1918年底,曾就对俄政策在战时内阁会议上发表意见。他认为,英国要么尽快从俄国撤出,要么“派出大量军队,提供足够的机械化装备”以更有效地进行干预;而他更倾向于选择后者,因为丘吉尔对俄国革命抱有极端的敌视态度。他认为“应将初生的布尔什维克扼杀在摇篮里”(the infant Bolshevism should have been strangled in its cradle)他在丹迪市发表的竞选演讲中把布尔什维克称为“残暴的大猩猩”,断定布尔什维克“很快就会把俄国拖回到动物形态的野蛮时期”,说“共产主义理论……就是倒退到中世纪”。

后来他还对朋友说过:“战胜了世界的老虎——德国佬之后,不能再让大猩猩掐死我。”1919年初,丘吉尔抱怨说:“我们这个国家对俄国所干的事情是否明确和恰当,对这一点并未建立起坚定和强烈的信念。”因为劳合—乔治以及帝国自治领的总理们不愿由于干涉俄国革命而卷入一场新的很可能是旷日持久的战争。劳合—乔治并不同情俄国革命;但士兵厌战、工人罢工以及政府面临的巨大财政困难使他在这一问题上举棋不定。他“自己就觉得,经常是开始倒向这一边,然后又摆向另一边”。

1919年2月,丘吉尔敦促协约国成立专门委员会来拟订干涉俄国的计划。劳合—乔治在参加和会期间,确知美国总统威尔逊对干涉俄国不热心,却在自己回伦敦时让丘吉尔到巴黎去向战时最高委员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丘吉尔在碰到钉子之后便会死心。岂料丘吉尔在某种程度上说动了威尔逊,以致于威尔逊在会谈后宣称,虽然他个人还是反对干涉,但若其他各国共同作出了干涉决定的话他也会接受。同时丘吉尔还得到了法国福熙元帅的强有力的支持。

福熙和一些法军将领们主张用强大的军队武力在俄国恢复资产阶级政权。丘吉尔大受鼓舞,立即提议成立俄罗斯问题委员会,下设政治、经济和军事小组。其中军事小组应“立即制订集中力量进攻苏维埃俄国的计划”。劳合—乔治留在巴黎的私人秘书菲力浦•克尔向首相报告说:丘吉尔的“政策的逻辑是,既然布尔什维克是人类的敌人,就应该不惜任何代价地消灭他们。”丘吉尔也将自己的计划电告首相。

劳合—乔治对丘吉尔一手促成的这种事态变化深感不安。他曾对朋友里德尔说:“温斯顿在巴黎,他想导演一场反布尔什维克的战争,那会引起一场革命!”

他立即致电丘吉尔说:“您的关于制订对布尔什维克作战计划的第二封电报使我惴惴不安。内阁从未赞成这种事。除向俄国反布尔什维克地区的部队提供军火以保住这些地区外,内阁从未提出做其他任何事……,我恳请您不要因为仇视布尔什维克原则使英国去干纯粹疯子才干的事。代价巨大的侵俄战争将会加强俄国布尔什维克主义,并可能导致我们英国出现布尔什维克主义,我们不能挑这副重担。张伯伦通知我说,我们在和平条件下甚至还要靠目前的巨额税收才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如果我们被拖入反对像俄国这样的大陆国家的战争,那将是一条通向破产的道路,并将在英国列岛上确立布尔什维克主义。法国人不是这项事业的可靠领导人。他们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批小债主的影响,因为小债主们把钱借给了俄国,现在无法指望何时能收回这些款项。所以,我坚决请求您不要过多地理会他们的教唆。他们是想要我们为他们火中取栗。我还提请您注意英国十分严重的工人问题。如果人们明白了您去巴黎是为了制订对布尔什维克的作战计划,很可能激起有组织的工人怒潮,那将非同小可。”

为了使美国人明白自己的意向,劳合—乔治还指示克尔将电报副本送给了美国总统的私人代表豪斯上校。这一做法在美国人面前暴露了英国内阁的内部矛盾,也包含着一种不信任,使丘吉尔大为恼火。

2月17日,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开会讨论干涉问题,美国代表以可能“引起英国和美国劳工阶层的不安”为由反对丘吉尔的提案。会议最后通过了巴尔弗提出的委派军事代表进行非正式协商并写入备忘录的提议。丘吉尔只好回到伦敦。

回国后,丘吉尔仍未放弃自己的努力。他宣称:“在历史上所有的暴政中,布尔什维克的暴政是最坏的、最具有破坏性和最为卑劣的。”他在4月9日给首相的信中认为,对苏俄的政策应当是“把德国养起来,并迫使它同布尔什维克主义斗”。阿斯奎斯的女儿当时曾问他说:“您对俄国的政策是什么?”丘吉尔回答说:“消灭布尔什维克,同德国佬接吻。”

丘吉尔领导的陆军部在安排英军撤出俄国的同时,向白俄部队提供了数额巨大的军事援助。英国向俄国南部的邓尼金提供的军需品,足够装备一支25万人的部队。充分的补给使邓尼金得以在1919年夏秋之交向北方迅速推进。丘吉尔为此十分高兴,他曾对帝国总参谋长亨利•威尔逊爵士说,如果邓尼金占领了莫斯科,他准备“以某种大使身份”去“帮助邓尼金制订新的俄国宪法。”但到秋末,苏联红军向战线拉得过长的邓尼金部队全面出击,很快就使邓尼金全线溃败。

列宁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几年来,英国陆军大臣丘吉尔使用一切手段,包括从英国法律角度来看,合法的乃至非法的手段,支持所有的反对俄国的白卫军分子,向他们提供军事装备”。仅仅在20年代,丘吉尔就发表过数百次文章以及演说,对马克思主义和苏俄内外政策进行攻击。列宁生前曾气愤地说,丘吉尔是“苏俄的最大仇敌”。

几年后,当苏联最高军事法庭审问曾与丘吉尔会晤过的白俄军事代表萨文科夫时,曾问及英国大臣中谁给予白卫军实际支援最多?萨文科夫回答说:“是丘吉尔。他是陆军大臣……他全力以赴地予以支持。丘吉尔给我看了俄国南部地形图,上面用小旗子标着邓尼金的军队……,他指给我标示邓尼金军队的小旗子突然说:‘这就是我的军队!’”一个访问俄国的工党代表团曾带回一份白俄文件,上面记述了1919年5月白俄使者戈洛文访英时,丘吉尔曾答应他尽一切可能提供援助,包括派志愿兵参加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战斗。工党领袖拉姆齐•麦克唐纳对此评论道:“就算丘吉尔先生是位权力无限的帝王吧,也不该如此慷慨地挥霍国家的财产和人的生命!”“如果工党不为此而展开斗争,那就没有什么好斗争的了。”

人们曾试图找出丘吉尔极端仇视苏俄的原因。劳合—乔治认为,丘吉尔“身上的公爵家族的血统促使其对俄国大量消灭尊贵的公爵大人这一点表示不满”。这或许是因素之一,但更为重要的因素是英国的利益。G•V•契切林曾说:“丘吉尔的发言一贯强调东方的危险。支持邓尼金和高尔察克,正如他本人多次说过的,他认为邓尼金和高尔察克是英国在波斯和印度的利益的保护者。”

在当时,丘吉尔的强硬政策得到了保守党的同情和支持,却遭到了工党的坚决反对。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国内反对干涉政策的人越来越多,“他本人也惊奇,英国各阶层的代表竟然联合起来支持工党关于不干涉苏维埃政府的意见”。人们甚至把对俄国的干涉称为“丘吉尔先生的个人战争”。7月29日的《每日快报》写道:“我国决不希望在俄国打一场大仗……,让温斯顿•丘吉尔这个自大狂、疯狂的好战赌徒见鬼去吧!把我们的士兵都召回家园。”

形势的变化促使劳合—乔治非常明确地拒绝了丘吉尔的冒险的俄国政策。1920年2月9日的内阁会上,“首相就俄国问题斥责了温斯顿•丘吉尔。温斯顿抱怨说,我们没有政策。首相回答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设法避免由于温斯顿坚持而使内阁通过的极有害政策所造成的后果!”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烽火在即,锤炼丘吉尔的时刻到了,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光芒罩住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已功不可没的丘吉尔,为了他更大的使命,他需要积累和丰富自身的经验。他的与众不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宣战时刻显现:1914年8月4日,当大笨钟敲响11点时,海军部对德国作战的命令已经发出。
  • 1912年春,丘吉尔提出削减地中海舰队,集中兵力加强北海海域的防卫,由于保守党人的反对,这项计划在实施时被大打折扣。丘吉尔还认为,为了“在必要时刻到来的时候,保障……我们选择的自由和保持举足轻重的力量,事先对法国政策施加影响,这样做是完全必要的”。
  • 德国人很快就有了报复的机会。9月22日,德国潜艇在荷兰沿海成功地用鱼雷击沉了英国的3艘老式装甲巡洋舰“克雷亚号”、“霍格号”和“阿布金尔号”,舰上人员有三分之二丧生,总数达一千四五百人。这类陈旧而缓慢的军舰在敌方潜艇容易到达的海域巡逻,早就引起了人们的议论,一些英国军官甚至称其为“活钓饵中队”。
  • 在胜利的鼓舞下,丘吉尔在帝国防务委员会上提出了消除敌军入侵英国威胁的最好防御手段是进攻的战略指导思想。他还提出了在北海封锁德国各海港出口和进攻达达尼尔海峡,打开马尔马拉海的通道,进攻新近加入德奥一方作战的土耳其的最大城市君士坦丁堡,与俄国人取得联系这两种具体作战方案。
  • 1915年11月18日,丘吉尔身着少校军服,踏上了前往驻扎在法国圣‧奥莫尔的自己所属团队的征程。他再不能像任海军大臣时外出巡视那样派头十足地旅行,而是乘坐一艘挤满了假满归队的官兵的定期航班横渡英吉利海峡。使他意外而深感满意的是,到岸后他发现驻法国的英国远征军总司令弗伦奇派自己的小汽车在专候他。弗伦奇把丘吉尔接到位于圣‧奥莫尔附近的布伦迪克城堡的司令部里,设宴款待了他。丘吉尔后来写道:“我们几乎是单独在一起进餐,并以同等的地位对战争形势作了长谈,仿佛我还是海军大臣。”
  • 1916年5月9日,丘吉尔在返回伦敦的当天发表了一项声明,说他“获准回来休假”,并打算“继续尽其在议会和政治上的职责”。过了三周,《伦敦公报》宣布,W‧Z‧S‧丘吉尔放弃了他的中校军衔。这是陆军部批准丘吉尔退伍时的一个附加条件。从此之后,丘吉尔就再也不能要求在军队中任职了。
  • 1917年7月17日,当丘吉尔的军需大臣的任命宣布后,立即引起了舆论界和政界的强烈反应。《晨邮报》的评论尖刻地嘲讽道:“尽管我们还未发明永不沉没的舰船,但我们却已经发现有不会倒台的政治家。……我们可以满有把握地预料,他会继续铸成有损于国家的大错。”知名社会活动家贝雷斯德福等宣称:“首相无权做出这种违背公众舆论的任命。”
  • 但是矛盾仍然存在。因为在当时的体制下,军需部只负责陆军的军需生产,海军部则控制着海军的后勤供应,这意味着有“两个军需部,为自成体系的不同军种服务。双方在劳力与原料这个越来越狭小的领域内相互竞争与冲突”。在与海军部的冲突中丘吉尔占尽优势,因为他精通海军知识,批评能切中要害,而当时的海军大臣埃里克‧格迪斯爵士却只是一个新手。
  • 丘吉尔一方面仍不松懈地抓紧军需生产,“要作好各种有效的准备,以确保敌人即使形势有利也不能继续战斗下去”;另一方面开始考虑停战问题。他参加了首相与大臣们在苏塞克斯郡丹尼花园的利德尔大厦举行的讨论停战问题的会晤。他虽然同意大臣们在会晤中得出的“考虑到协约国方面目前已确实占有战略上的优势,因此停战条款必须严厉”的共同认识,但后来他在曼彻斯特的演讲中也强调指出,要求敌人完全屈服是不可能的:
  • 为了表示对丘吉尔格外优待,劳合—乔治在组阁时让丘吉尔在陆军部、海军部或空军部中任意选择。丘吉尔当然愿意回到海军部去,他在给首相的信中表达了这个意思,并且表示“我可以接受任何要求,让大家的愿望变为现实:‘舰队做好了准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