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物料价格虽下挫 专家认为涨势未到尽头

标签:

【大纪元3月2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康世人新加坡二十一日专电)国际原油价格十七日创下每桶一百一十一点八美元的天价纪录,但黄金、白银和玉米、小麦、糖等日常用品价格本周却全面下挫。经济专家认为,现在谈论导致通货膨胀的商品价格高涨已经到了尽头还太早,因为不确定的因素还太多。

新加坡“海峡时报”今天报导,包括黄金、白银、小麦、玉米和糖等大宗物资的价格本周全部下滑,花旗集团驻新加坡经济分析师Chua Hak Bin认为,目前的情势反映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为投资人还在设法弄清楚美国经济衰退会不会是严重而长期的。

也因此,Chua Hak Bin说,这项不确定因素反映在所有的市场,包括了金融市场和货币市场。

对于本周原物料等大宗物资价格全部下滑,经济分析师们正在争论其中的原因。

报导说,其中一个理论是,由于投资人愈来愈担心经济成长放缓,拉低全球经济成长,削弱对原物料的需求。

另一种解读是,当初买进大宗物资以对抗美元汇率疲软的投资人,现在正在重新检视自己的投资策略。

美元已经回弹,从上周因美国联准会可能不会降息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导致美元兑欧元汇率创下新低后,已经上扬百分之一点九。

美国联准会愈来愈不愿意降息,也诱使部分投资人回来购买美元和美国国债。

第三种理论认为,原物料等大宗物资的价格现在已经处于最高点,甚至比股票还贵,所以投资人纷纷转向,导致原物料价格在本周下挫。

尽管这些原物料最近下滑,但今年初以来,黄金价格已经上扬超过百分之十、铜上涨百分之十四、石油涨百分之六。

相较之下,美国、英国和日本的股市纷纷下滑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间。

经济学家们都同意,最近原物料价格下滑,不是人们期待已久看到油价和食物价格开始走低的讯号。他们认为,原物料价格可能在未来几个星期重新上涨,甚至中、长期也可能是上涨的趋势。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Selena Ling表示,现在要说原物料价格大涨的趋势已经终结,可能还嫌太早。因为中期来看,对原物料的需求仍不断成长,因为中国仍在多个项目获得两位数成长,中国人变得日益富裕且收入不断增加。

从通货膨胀的角度来看,Selena Ling认为,短期内,除了减少物资的消费或是更具效率的燃料替代品,消费者没有太多可以做的。另一方面,投资人在市场波动的局势下,应该寻求更多元的投资组合。

Selena Ling表示,投资人应该避免追高已经炒作过高的价格,因为这样风险也更高。

相关新闻
中国低成本竞争优势 不及印越
建材涨太凶 北捷水电没人包
原物料涨不停 新兴欧非中东市场大吸金
经建会:台湾平稳物价政策多于各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