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之母─-金成财

刘淑婉
font print 人气: 1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22日讯】“看到稻草人,就会深深勾引起自己童年的成长记忆。稻草人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童年的好友,虽然不会说话,但却默默在旁陪伴你,倾听你的心声。这是为何我打算花20年的时间拍摄稻草人的主要动机,因为我想透过镜头让人们感受到稻草人的美好,体会它默默守候着土地、忠心不二的精神”。这是专业摄影工作者─金成财,谈到为何要为稻草人留下影像记录时,作了上述表示。

 民国82年起,金成财开始为散居在台湾各角落的稻草人留下可供纪念的身影,这份执著10余年来从未中断过,他不但曾以稻草人为主题开过摄影展,并因此获奖,还为稻草人出写真集。这几年金成财以“土地精灵”的概念将稻草人转化为乡土教学的一部分,设计小稻草人玩偶的教材让小孩从中学习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稻草人的情有独钟,让大家只要一讲到稻草人,就会想到金成财,朋友甚至戏称他是“稻草人之母”。

 金成财,南投信义乡人,拥有一半布农族、一半客家人的血统。早年丧父,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买了块水田地,辛勤耕种以拉拔孩子长大。由于家境贫穷,每个假日,同学可以呼朋引伴去玩耍时,他只能下田帮忙务农,那里也去不了。

 他说,小孩子不懂事,无法体恤母亲的辛劳,每次他都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到田间帮忙。因为觉得贫穷而自悲,没有同年龄的玩伴,孤独的心情无人能体会。有次,依惯例又得到田里拉罐子赶鸟,他回忆着说:“那天天气很棒,稻子正值收割期,耀眼的金黄色阳光洒满田间,不经意间抬头望去,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起初以为是一个人,等到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个稻草人”。

 从此,稻草人成为他看顾田时最好的伙伴和朋友,心情不好,稻草人会默默地听他倾诉、听他哭;开心时,他也会和稻草人分享心中的喜乐,稻草人成为他童年成长中最难忘的记忆。

 台北工专毕业后没多久,金成财开始成为一名专业摄影工作者,一开始从事摄影工作时,并非以稻草人为拍摄主题,而是拍摄的过程中,走在乡间和田埂小经上,不时会看到稻草人立在稻田的中央,认分地守着应尽的职责,他想既然都来了,连稻草人也顺便一起拍了吧;就这样拍着拍着,童年的记忆开始一点一点地回复,深深地触动着他的心灵,从此与稻草人结下不解之缘。

 金成财表示,初始拍稻草人时,几乎都是拍摄正面,所以每张冲洗出来的稻草人都只有一个样子,即都是“大字型”的稻草人,朋友看后反映觉得很单调,他便开始思索如何才能拍出各种姿态、不同风貌的稻草人,于是愈拍愈多,镜头下的稻草人形态也愈来愈多样。五年后,他完成了517个稻草人的写真集,以稻草人为主题开了个人第一次的摄影展,并因此获得1996年台北国际摄影节年度摄影首奖。两年后再将其中的精华照片集结出书。
稻草人之母─金成财

 拍摄稻草人除了能让金成财更深刻体会人与土地、农民与稻草人间的关系外,10余年不间断地拍摄工作,也从中窥出台湾社会的变化轨迹。像白晓燕命案发生时,到处可见穿着警察服装的稻草人;又有一年,雨水特别多,到田间拍摄时,发现稻草人都穿上了雨衣;2002年,台湾景气不好,股市大跌,服装业不景气,田间矗立的不再是稻草制作的稻草人,而是一具具服装道具模特儿充当的田间看守人。

 金成财指出,台湾农业不断转型,现今平地上已很难找到稻草人的踪迹,这几年他都得跑到丘陵或山与平原的交接处,才能觅得稻草人的身影,再过几年,说不定台湾的稻草人就绝迹了。正因如此,几年前他就下定决心,决定以20年的时间为稻草人留影做记录,另一方面则制作小稻草人玩偶,出版“小小稻草人”童书,让小朋友有机会认识“土地精灵”,学习与自然相处,让稻草人的精神不因身影的消失而消失。(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