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管窥中美奥运文化之差异

人气 6

【大纪元7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曾去执编译报导)日前英国电讯(Telegraph)报记者布朗(Mick Brown)赴北京对奥运作出专题报导,文章中显示出中美两国人民对奥运竞赛,存有不同的文化观点,饶有趣味,本报摘译其重点,提供读者参考。

记者布朗表示,借着举办奥运,北京当局意图使自己的地位在国际舞台上与美国并驾齐驱。它不只是花费200亿美元建立新的运动场、航空站、地铁及其他设施,更有甚者,它极力争取的是国家的尊严。这200亿美元差不多是四十年前美国登陆月球的经费。当年美国登陆月球,展现了它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如今中国举办奥运,就如同美国当年登陆月球,也想昭告世人,自己是世界强权。

为了面子,北京当局展开宣教,禁止国人吐痰、丢垃圾、候车时推挤,并在餐厅与公共场合实施禁烟,北京市每个角落都有工作人员辛苦的清理垃圾,维护市容整洁。

民族主义宣传浓厚 中国人视办奥运为“扬眉吐气”

布朗在文章中表示,百年前中国人受过外族入侵,言谈中,他常听到“吃苦”二字。人们常说:“我们中国人能吃苦。”这也意味中国人以前吃了不少的苦。1900年八国联军攻北京,击垮了义和团,但也劫掠搜刮了整个北京市。

在毛泽东时期,中国被国际奥委会排除在外,中国奥委会一直到1979年才获得加入。五年后,中国在洛杉矶赢得15面金牌,获得的奖牌数排名第四。该年苏联因抵制奥运,未参加竞赛。2004年,中国赢得32面金牌,名列第二,美国则赢得34面金牌。总计美国获得102面奖牌,中国则为63面。

布朗访问一位美国人类学教授布朗尼尔(Susan Brownell),她1985年至北京大学学习中文,目前在北京体育大学担任研究工作。她说,大家要了解中国社会所受的心理创伤,它历经外国的殖民欺压、内部文化大革命的冲突,以及毛泽东时期的极权统治。因此,她形容举办奥运好像是在“拯救”中国。

就社会面向而言,像美国的许多黑人家庭一样,这几年运动在中国被认为是走向上流社会的工具,尤其是对农家子弟而言更是如此。有潜力的运动员在小学就被发掘,提供训练计划,政府有公办的体育学校容纳他们。其中优异者可升学至体育学院,培养成奥运选手。大约有70%全职的运动员都是从这些学院毕业的。

布朗尼尔表示,许多情况下,作父母的根本弄不清运动有何用处。于是教练必须向他们说明就读体育学校的好处,“为国争光”就是其中的一项。再者,有些地方生活环境很差,难以糊口,接受训练可以让他们从乡下搬到城市居住,脱离贫穷。

一般而言,白领阶层不想把孩子送到管吃管住的体育学校。教育水准良好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正规的教育,将来上大学。因此现在中国许多女子竞赛项目的优胜者,多半由农村子弟所囊括,也就不足为奇了。布朗尼尔说:“妇女的出路比男人少,农村女子参加体育竞赛,就成了她们唯一的出路。”

中国政府拒绝透露花费在体育运动的实际费用,不过据估过去四年来为了奥运所花费的训练费用,大概在4至5亿美元之间。相较之下,美国同期所花的费用为3亿美元。但不同的是,中国是集中资源在100至150位顶尖的选手身上,而美国的经费是分散用于2千5百至3千名有潜力的奥运选手。

管窥中国的奥运训练情况

在北京期间,布朗拜访了北京甚刹海体育运动学校,它是政府刻意栽培运动员于1958年成立的,有600名学生,年龄从6到18岁不等,其中有一半是职业储备选手,所有教育训练、食宿经费均由政府供给。

学生每天接受三小时的体育训练,其余时间则接受学科教育。副校长施丰华(Shi Fenghua,音译)完全承认该校的宗旨是希望训练出优胜的选手。被问及校方是否有很大的压力时,她说:“每个人在不同的行业都会面临很大的压力,身为一个职业选手,你对自己的选择必须负起责任,必要时即使牺牲自己的青春也在所不惜。”

她表示,对年幼的小孩,校方比较强调志在参加,而不是获胜。她说:“我们注重每个人不同的素质,考虑他们的心理情况与抗压性,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对运动的热情,所以标准各有不同。”

甚刹海学校不到一半的学生将来会成为国家的职业运动选手,其余的有一半会上大学,有一半跟普通人一样,会到社会就业。

2005年,甚刹海学校体罚学生的丑闻被英国奥运划船冠军平生特(Matthew Pinsent)揭发出来。当时平生特为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广播节目。他形容该校令他非常震撼。他发现该校对学生非常粗暴,有个学生背上有一条红斑痕,明显是被教练打出来的。学生告诉他挨揍是常有的事。平生特说:“学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他们不恨教练,事实上,他们还认为这是好事,因为这是教练关心你、喜欢你,所以才会对你严格对待。”

当布朗向施丰华询问体罚的问题时,她不认为那是什么问题。她表示:“学校的教练由专家组成的特别小组监督评估。我们最在意的是孩子们的兴趣,我们有专门的方法确保孩子不被虐待。”

该校的选手似乎都精挑细选,打排球的运动员都出奇的高大,而体操选手却特别矮小。一位十岁的体操女选手已在校受了三年的训,布朗问她:“你喜欢体操?”她说:“喜欢。”

相较起来,与她同龄的小孩不会碰上这些训练与成功的压力,过的是绝然不同的日子。布朗问:“你想不想跟他们一样?”

小女孩想了想,回答:“我以后会比他们好。以后他们读书的时候我还是可以玩。”布朗问她的梦想是什么?她微笑说:“我要拿冠军。”但如果拿不到呢?她的脸一沉:“那我铁定很难过。”

管窥美国的奥运训练面貌

布朗采访北京的前几周,曾到美国南加州的邱拉维斯塔(Chula Vista)奥运训练中心采访。该中心成立于1995年,占地155英亩,是美国奥委会全年性、多种类的训练设施。该中心可以容纳130位运动员,包含各种运动项目,其中又以划船、射箭、足球、跳高与撑竿跳为训练重点。一般人很难想像,这个中心展现的是一幅乡村风貌,有山有水,与其说是严格的训练中心,倒不如说它像个奢华的温泉浴场。

布朗表示,美国的运动体制是全世界最松散的一种,是少数国家中运动员得不到国家支持与补助的一个。美国奥运委员会完全依赖企业界的支持与赞助,运动员依赖美国奥委会、联邦的补助金、商业广告与出场费维生,是一种完全出于自发的行为。

至于个人的发展,只有各凭本事与机运。像短跑健将Tyson Gay与 Jeremy Wariner一年可能赚200万美金,但有的奥运选手可能只赚10万美元,而且还要付钱给教练。诚如该中心主任蓝伯(Tracy Lamb)所说的:“我们对政府有责任,但政府没给我们经费。”

美国奥运撑竿跳选手史蒂文生(Toby Stevenson)在高中时,曾创下十二项高中记录。过去两年来,他为了准备奥运就住在训练中心里,食宿免费,还有一些医疗照顾。他正与他长期的赞助厂商Nike协商,但他的收入多半是来自出场费与奖金。他说:“如果你跳得好,参加竞赛的时机也对,一季可以获得10万美元。”

布朗采访他时,他表示金钱不是重点。参加奥运是大家的梦想。当获胜者站在领奖台,用手抚着胸前,听自己国家的国歌响起,终生的辛劳与流汗就是为了这一刻,这才是运动员的最终目标。

他说:“生为美国人,踢足球、打棒球的人很多,但奥运中的金、银、铜牌有限,我得过一面银牌,在这个世界,我们这些人是少数的一群,美国有3亿多人,但是参加奥运的只有500人,身为这一群人中的一份子,让人觉得很正点。”

同时他认为,美国奥委会或许认为中国会威胁美国得奖牌的数量,但是有些项目如掷标枪与撑竿跳,中国表现的并不好。美国作为一个强国,应该有自己的标准,并不只是要打败中国,也应该胜过其他各国才是。

布朗提及即将举办的奥运,中国的人权记录为此蒙上阴影。史蒂文生不想谈这个问题,他说:“奥运现在变成这么政治化,我觉得很难过,最初奥运的起源是和平运动。当然,现在大家谈的问题都很重要,这正是全世界团结合作的时候。”

最后,布朗问了这一系列采访中对每一个人都会问的问题:“美国对你有何意义?”

史蒂文生想了想,回答:“对我而言,它是伟大的,它是救星。我们是个熔炉,很想帮助别人,但是有些美国人很天真,他们大多不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所以有时候你想帮助别人,但总是做不好。不过,我们是个强国,世界需要我们,我们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国家。”

史蒂文生接受布朗的采访后,继续回到运动场练习。微风徐来,照拂着他乐观进取的坚定信念。他一心一意,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过,几周后,史蒂文生参加奥运田径项目的选拔赛,他不幸遭到淘汰。(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人权观察”批中国人权继续恶化
外电:中国多事之年 外国商家生意难做
从北京奥火熄灭部分统计析“奥运”之谜
五毛党与中国“完全自由”的互联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