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量不加价”到“减量不减价”

人气 21

【大纪元8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邓振粮/宋惠编译报导) 年初以来,沸沸扬扬的粮食和燃料短缺问题,终于在年中酝酿成通货膨胀。 以往广告商惯以“加量不加价”促销商品的策略,因为原物料成本的上涨,已经悄然变成“减量不减价”。尽管远期油价和小麦大豆价格开始下降,但目前零售商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攸关民生物资的食品和非食品类价格仍有持续上涨的趋势。

通膨开始冲击零售业

通膨压力已开始向零售业者报到,让零售业者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一是不涨价但利润缩水,一是冒着涨价而流失客户的风险。七月份起,美国强生‧强生(Johnson & Johnson)与孩之宝(Hasbro) 因不堪成本的压力,率先打破僵局涨价。一向走低价路线的Wal-Mart 仍然保持低价路线,Wal-Mart想要与供应商一起努力,尽量让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出现,这给予其他的对手不涨价的压力。 不过,能够撑多久还不得而知。 好市多(Costco)希望成为最后一个调涨的零售商。好市多声称其第四季的获利率将会下降,因为他们太晚反映成本。美商BJs Wholesale Club, Inc.的股价下跌了10%,因为投资者担心他们会与好市多(Costco)竞争不敢反应成本而致利润减少。

物价仍在持续上涨

有些经济学家表示,一旦美国民众支付了1067亿所得税支票的兑现后,消费能力将可能萎缩,因而会有一波降价潮以刺激消费,涨价潮可望延后。然而,事实并不然。 涨价仍然在酝酿中。好市多的财务主任盖伦提(Richard Galanti)表示,消费者会逐渐的了解到这次物价的上涨是全面性的,不光是汽油的上涨。

零售业调涨价格背后的因素是原物料的成本上扬。 美国的通货膨胀在六月时达到5%,是自1991年以来最高的一次,但这次通货膨胀对制造商的影响更剧烈。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所做的物价指数,原物料在六月时已经上涨了70%,但是公司行号不会照单全收,因此物价在中间商上涨了27%,成品上涨了14%。

举例来说,陶氏化学(Dow Chemical Co.)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化学公司,仅次于德国的巴斯夫BASF化学公司。陶氏化学在七月份将部分产品调高25%(根据六月份的物价平均上涨20%)。这次的上涨给了制造商很大的压力,因为陶氏化学所生产的原料几乎所有的产品都用的到,从包装的花生到冷冻食品盘,一直到尿布都有。

什么涨?什么不涨?

英国七月份商店价格上涨了3.2%,比六月份上涨2.5%遽增许多。食品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9.5%,非食品价格则只上涨了0.1%。生鲜食品的价格上扬了10.8%,主要涨价的食品为猪肉,奶油,烹饪用油和油脂。 其它周边食品例如可以长时间储存不需冷藏的食品价格上涨7.4%,主要为面条、稻米、麦片和面粉。

非食品类价格上涨的有:家具,抹布,书籍,文具用品,家庭娱乐,DIY的庭园用具和五金工具。 价格下滑的是电器用品类,衣服和鞋类。

高物价正在改变消费者习惯

物价大部分取决于消费者的两种心情,一个是在买完汽油和生活杂货后,还剩下多少钱,另一个是一旦填满了油箱后的心情。零售报告显示,高物价已明显改变民众的消费习惯,在荷包因高通货膨胀率缩水情况下,美国消费者不再无限度的购物,或买高单价如珠宝等产品。

根据英国Nielsen零售服务的资深经理最近的调查发现,由于一些开销增加,百分之五十五的民众开始减少杂货用品的支出。 为了因应家用能源和燃料的开销增加,持续的食品价格上涨使的民众开始多逛几家商店,寻找更便宜的价格以节省开支。(http://www.dajiyuan.com)


2008年6月5日,柏林牛农在布莱登堡(Brandenburg)大门前示威。 牛农们手持“立即公平交易”,以及“我们要破产了”的标语,用障碍物挡住交通,并将牛奶到入排水沟中,希望能提高牛奶的零售价格。(Getty Images)

相关新闻
澳洲家庭要准备两次电费提价
50万澳币在墨尔本能买到什么样房子?
澳洲昆省东南部公共交通 今日起涨价
七夕情人节近  物价涨股市跌  屏东花市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