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洪灾的省思﹞水利不敌洪水 防洪才能避灾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0月1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翁聿煌/基隆报导〕八八水灾届满两个月,国立海洋大学河海工程系教授李光敦提出省思:“水利工程无法抵挡所有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适度的防洪保护措施配合着高风险区的低度开发。”他认为,这才是国土规划的根本原则。

李光敦专长为集水区水文学与河川水力学,长期协助水利署与经建会审核国内重大水利工程,他在最新的海大工学院讯中发表“水利工程与天灾─一个水利工程教师的省思与社会责任”,文章指出,身为水利工程学教师,不能只是无奈地说这是天灾!痛失亲人与家园的民众无法接受,对未来仍将一再出现的洪灾也没有助益。

李光敦认为,台东县太麻里溪入海河段居民长期在冲积扇上耕作,河道宽剩不到10分之1,县政府不得不配合兴建堤防束缩河道,河道断面剩下450公尺,一旦发生超过50年重现期的洪水,河道断面不足,堤防就溃决。

这次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因崩山灭村、死亡474人,依过去甲仙地区降雨纪录,降雨频繁且强度极高,超过95%为陡坡山地,暴雨引致地滑与山崩甚至土石流势必频繁而难以避免。

国土规划应考量水文

李光敦主张,后续重建工作与未来详细国土规划,均应考量这类特殊水文与地文条件地区是否已不再适合民众居住?避免类似的埋村事件再发生。

李光敦说,八八水灾发生后,有人质疑为什么台湾的堤防保护标准不能提高?但如果兴建更高保护标准的堤防,接着在危险区域内,会有更高度的开发与更密集的人群,万一有超过这个保护标准的洪水来临,人命伤亡及财产损失将更严重。

高风险区采低度开发

他说,民众应该要认知,治水工程有极限,唯有高风险地区采低度开发,配合非工程防洪保护措施,如淹水预警与强化疏散等措施,民众在河川溢堤警报发出时,马上配合防灾人员引导,立即进行避灾疏散,才是未来防洪防灾的当务之急。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