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八八风灾:海大李光敦教授呼吁落实国土规划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0月8日讯】(大纪元记者周美晴基隆报导)八八水灾发生迄今已两个月,各项灾后重建工作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河海工程学系教授李光敦在新一期的海大工学院讯中,以水利工程的角度,发表一篇题为“水利工程与天灾一个水利工程教师的省思与社会责任”的文章,呼吁政府与民众对于国土规划的重视。

李光敦说明,水利工程师不是万能,水利工程无法抵挡所有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适度的防洪保护措施配合着高风险区的低度开发,这是国土规划的根本原则,也是全民防灾教育的首要认识。

莫拉克台风重创南台湾,在两天之内量测到超过2000毫米的雨量,这样近两百年罕见纪录,令全世界气象水文学者感到惊讶。

李光敦是海大河海工程学系教授,同时担任地理资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专长为集水区水文学与河川水力学,长期协助水利署与经建会规划国内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曾获得“教学优良教师”及“杰出教学奖”,并先后获得“产学研究成就奖”与“学术成就奖”,在教学、研究与服务各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

面对这样的灾害,李光敦教授沉重的表示,身为一个水利工程学的教师,不能只是两手一摊,无奈地说这是天灾!因为这样的说法令痛失亲人与家园的民众无法接受,也对于未来仍将一再出现的洪水灾害没有助益,而自己更无法面对将以水利工程为毕生职志的学生。

他以多年在河川及土石流的监测研究经验,对八八风灾造成台东太麻里溪泛滥、高雄小林村崩山灭村及屏东林边乡搭淹水提出看法。

他从台东县太麻里乡的卫星影像说明太麻里溪入海河段,其实是一个宽约5000公尺广阔的三角形冲积河口地形。然而经过人们长期于冲积扇上的耕作,在筑堤束洪的工程施作后,现有河道的宽度剩下不到原有河幅的十分之一。

县市政府不得不配合着逐渐扩张的农地与住宅,兴建堤防以束缩河道,规划50年保护标准的堤防,因而可通水的河道断面缩减到仅剩下450公尺宽,因此当发生一个超过50年重现期的洪水,被束缩的河道断面不足以输送过量的水流,所以堤防溃决,河水漫淹冲积扇北岸的农田与泰和村,造成严重伤亡。

而嘉兰村则是座落在距离河口5公里,一个河弯凸岸上的淤积滩。当大水来临,洪水路径将不再蜿蜒,而是越过淤积滩走较短的笔直路径,所以紧邻河岸的部分房舍,便遭冲毁,水流溢堤漫淹,堤后高度开发的农田,与密集的房舍因而遭受严重损失。

此外,这次发生崩山灭村,死亡人数达474人的小林村,他从过去甲仙地区的降雨纪录分析结果,说明甲仙乡是一个降雨发生频繁且强度极高的特殊地区。甲仙乡面积124平方公里,境内超过95%为陡坡山地。一个经常发生高强度降雨的陡坡山区,暴雨所引致的地滑与山崩,甚至土石流,势必频繁而难以避免。2008年记忆犹新的卡枚基台风,亦在甲仙地区造成大规模山崩与土石流。

他在文章中提到,这些年来,每当天然灾害发生之后,总是被反复提到应该进行全面性的国土规划;避免于高风险地区投入经费进行任何开发行为,并应立即迁移并妥善安置高风险地区的现有住户。

但是碍于过往已投入之资金,外地工作难觅,以及民众对原有家园的深厚情感等种种因素,过往政府的国土规划向来只是书面的规划报告,无法确切落实。

因此后续重建工作与未来详细国土规划,均应考量当地特殊水文与地文条件地区,是否已不再适合民众居住,以避免类似的埋村事件再度发生。

这次发生洪水溢堤的台东县太麻里乡与屏东县林边乡,李教授也呼吁民众需要认知,治水工程有其保护极限,当降雨条件超过保护标准时,仍将面临淹水。

对于有人质疑为什么南台湾的堤防保护标准不能提高?他说,更高保护标准堤防的兴建,紧接而来的是在危险区域内,有更高度的开发与密集的人群,而当超过这个保护标准的洪水来临时,其严重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将会令人难以接受。

他以2005年美国卡崔娜(Katrina)飓风在纽奥良市所造成的海水溢堤事件,造成423人死亡与1,000亿美元的损失为例。说明高风险地区的低度开发,配合非工程防洪保护措施,如淹水预警与强化疏散、避灾减灾及救助等措施,才是主管机关当务之急。而民众必须在河川溢堤警报发出之时,立即配合防灾人员引导,进行避灾疏散。

目前台湾地区具有即时洪水预警系统之流域,仅有北部的淡水河流域与中部的浊水溪流域。对其它流域而言,当洪水量即将超过设计保护标准时,主管机关并无法即时发送警讯给民众,生命与财产损失将因而升高,这是水利从业人员所应积极改善的工作。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