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中美勉强的外交拥抱

标签:

【大纪元11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苏云编译报导)奥巴马访中结束了,一位民选总统访问极权国家的大戏落下帷幕,但中美双方仅取得一点微薄的成果,且留下了更多未完成的事务。这一结果预示,未来美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面对一个越来越霸权的中共政府。

虽然奥巴马17日(周二)宣布与北京取得了广泛的结构性合作,但面对的是两国在人权和经济问题上持续增强加的摩擦。

《华尔街日报》18日报导,奥胡在粗糙的(clumsy)“记者会”上,各自宣布雄心勃勃的合作声明。但两人不接受任何媒体提问,也没有彼此间的互动,两人所展现出的肢体语言似乎暗示着这整个活动非常不耐烦。

尽管美国官员们试图淡化双方的歧见及这次访问的缺陷,但奥胡两人在“记者会”上的肢体语言已经说明了一切。

虽然双方都承认有歧见,但当一方提到这些歧见时,另一方的表现出非常不舒服的反应。奥巴马提到,应该赋予少数民族及宗教团体“基本人权”,提出西藏问题,然后强调北京与达赖喇嘛的“对话”。巴德尔表示,在闭门会谈中,奥巴马针对一系列的人权问题对胡锦涛施压,包括少数族裔的处境,互联网封锁等。

当胡锦涛说:“我想奥巴马总统强调,在目前这个时刻我们必须拒绝及拒绝保护主义…..”,奥巴马低头看着讲台。

当奥巴马强调伊朗的核子计划的严重性,并宣称,“在这点上,两国是团结一致的”。奥表示,如果伊朗不能证明核子计划是和平性质的,“后果将会非常严重”。但胡锦涛却没提到这些。

当天稍后,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财政部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用比过去历任财政部长都低调的口气,重复了美国对中国经济政策的期望,其中包括:人民币汇兑制度改革(人民币升值)及中方放宽、增加进口。

在发布的声明中,奥胡两人列出了一份很长的两国合作的范围,是两国近来最具雄心的合作计划,清楚地表列了两国的共同利益。这些项目包括:全球经济复苏和解决气候变化、具体的计划如扩大民间旅游和增加五倍到中国学习的美国学生等。

《华尔街日报》记者资深记者詹森( Ian Johnson)对奥巴马之中国行分析说,从表面上看,奥胡两人的会议是按表操课。但对奥巴马而言,这次访问的结果很复杂。奥巴马的幕僚们说,在解决最难处理的全球问题上,奥将中国视为美国最重要的伙伴。

美中两国比其他国家消耗更多的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位置及与北韩边境接连的关系,使它变成解决伊朗及北韩核危机不可缺少的伙伴。而且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人,使两国的经济变得紧密相关。白宫的幕僚称,中美关系从来没有过那么紧密重要。

“这非常矛盾”,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中国政治学教授波奥姆(Richard Baum)说:“新闻发布会证实了我们对原先会议的最低期待,但是当我看到双方声明后,我自问:等一下,我们是在谈论相同的事件吗﹖这份文件是二十年来范围最广的,或许是史上最广的。”

这种分歧的观点可以自美国官员对这次访问的描述中看出。国家安全会议(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东亚政策资深主管巴德尔(Jeffrey Bader)表示,这一趟会谈是成功的,但表现出来只是“重大的第一步”。

而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为这次访问的缺点辩护。对于奥巴马在上海市政厅与学生对话,中方缺乏大面积的报导一事。他说:“在一个有3.5亿因特网用户及7千万博客的国家,总统的谈话将会获得共鸣。”

白宫发言人吉布斯(Robert Gibbs)表示,总统及其幕僚并未期待“两天的中国之行就就会出现很大的改变”他补充,“我们知道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CNN记者拍“奥巴马毛像”的T恤被扣留2小时
奥巴马访华间 高智晟家人受威胁
奥巴马访华  最火爆网络流行语新鲜出炉
兰小欢:给上海提问的青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