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故事》摄影作品集巴黎展出

——彭怡平15年中游历40多个国家后之作

标签: ,

【大纪元12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关宇宁法国报导)别具一格的展览风格,摄影与文学的独特结合,跨越地域的丰富见闻,这是我这个不太懂艺术的人初看彭怡平摄影展《她的故事》的第一印象。然而,当阅读了每幅摄影作品旁那黑底白字的“她的故事”之后,再细细体会那照片中的她,不由地把我引入那一个个“她的世界”……

2009年12月3号至2010年元月10号,台湾著名旅法艺术家、作家、摄影师、影评人彭怡平女士,首度在巴黎的摄影艺廊奥特弗耶(Hautefeuille)展出她的摄影作品集《她的故事》。这是彭女士在15年中游历了40多个国家后,从中筛选出种族、宗教、性别文化、地理位置、历史人文风貌与经济政治条件皆异的12个国度,以游历文学与游历摄影的形式透过这些女性的故事,呈现当代女性的生活面貌,讲述她们的希望与梦想。带着彭女士为何以此等热忱完成《她的故事》的疑问,我采访了她。

何发此愿

出版《她的故事》的愿望来自彭女士的生活经历。怀抱着15年前读台大历史系时的愿望——撰写女性历史Her Story,而不是His Story,彭女士来到了法国留学,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女性,使她对于女性世界里种种不可思议的经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述“当今世界女性的真实面貌”的愿望随着她到日本游学期间而日趋强烈,她开始理解到,身为女性,不少人的一生从诞生之初就是一场无望的抗争,她们的言语被封杀、她们的渴求被禁止,她们的身体也被束缚在各式各样的社会符号里,这些使得大多数的女性时刻处于在“精神分裂”的状态里,并习惯与自己多重的幻影为伍。

让彭女士下定决心排出万难,加紧脚步完成《她的故事》是在四年前,母亲因忧郁症自杀未遂,成了植物人。“母亲吞噬了两瓶安眠药自杀,父亲是医生,给母亲电击了89次,才挽回她的生命,但她却永远无法醒来了 ……”回忆这段往事时,彭女士双眸些许湿润,视线飘向了远方,“母亲拥有社会里认为一个女人拥有快乐的条件,但却失去了自己,她是真真正正不快乐的。为了子女家庭放弃工作,但她的价值却未被肯定!”彭女士的眼神又转为坚毅的说:“在母亲身边呆了五个月后,我开始自问为什么女性不快乐,我不希望再有任何女性有这样的不幸。这让我更想要探查世界各地的女性,她们的期望、她们的恐惧、她们的梦想又是什么……”

每幅作品都有思考和故事

此次在巴黎展出了《她的故事》中的9张代表作,以《母亲》、《工作中的女性》、《有梦想的女人》三个大主题展出。在展览的细节上无论是选题,照片的冲洗,还是结构设计都是独具匠心。“例如《有梦想的女人》用的是一个十字架结构,代表原罪,代表一种无尽的爱跟牺牲,一个怀抱着梦想的女人在社会的观点里面,是一种付出代价才能拥有梦想。”彭女士解释道。

在拍摄前,彭女士都会透过每个国家的报导、影片等思考自己如何还原这些女性的真实面貌,每幅作品都有思考和故事:“在《母亲》这个系列,我呈现出母亲的坚毅、母亲的牺牲。比如三代长颈族女子的全家福照片,希望反思媒体加注在她们身上的只想用搜奇、剥削、轻视的眼光去看待她们,而我要呈现的是她们抛弃自己的梦想,为了担负一个族群的延续。”

“《工作中的女性》希望呈现的是人类历史里即将要消失的由女性世世代代扮演养家糊口角色的工作,如何在全球化影响下,在时代巨轮滚动下即将要消失,而没有任何人记录她们在社会里的重要价值。”

“在一个极度贫穷的状态下,一个母亲如何让她的孩子在这样的人生逆境里站起来,勇敢的面对,得以跨出他的第一步。”在摄影展里,我特别注意到了彭女士以《母与子》这幅照片作为宣传单的封面,这也是她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这张〈母与子〉你第一眼看到是贫穷,但如果你看得够久融入这张摄影的话,你看到的是希望,看到勇气,看到尊严,看到力量。我呈现的每一个人,也许在外人看来是最不好的条件,但是她们尽最大所能的去展示一种尊贵,一种骄傲,一种美。因为我看到了这种美,我深受这种美的感动,因此我希望透过我的笔,和我的镜头把她们的美记录下来,去把她们的美传达给世人,这就是艺术的力量,也是我作为艺术家的使命。这就是为什么我选择这张,它不会让人只停留在悲惨,它会让人看到力量、尊贵、勇气跟美。”

深入当地,看到真相

真正走过世界,去深入了解当地的性别文化,才能表述女性的真实想法、观点、面貌,才能看到真相,这就是为什么彭女士坚持要游历各国,深入当地的原因:“无论是荷兰养老院中的独居老妇,红灯区里捍卫妓女人权的玛丽斯卡‧马鸠,在女人隐身国度里渴求与外面世界对话的埃及女子,黑手党社会里的女人,西非塞内加尔的盐田女子,终生饱受怀孕梦魇的犹太教女子等等,在使我理解到,我笔下所写的,眼中所看到,镜头中所记录的一个又一个‘她’的故事,不仅是女人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也是全世界女性历史与情感的缩影;而透过这些女性的图像,更让我得以了解到:世界各地不同的宗教、政经、历史、美学、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所孕育出来的独特女性文化,是多么得多彩多姿!”

相信艺术的力量

与彭女士的交谈中强烈的感受到她作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艺术家也是社会的参与者、改革者、一种驱动社会进步的关键角色。”她希望透过《她的故事》,鼓励更多的人:“因为分享了她们的痛苦,我才会更珍惜我的幸运,我也想透过这个幸运去帮助更多的人走出来。我希望女人能把女人的纯粹变成一种能量、动力去改变这个社会,让社会趋向真善美。”

“当初弃医从艺,是因为我被艺术感动了,医生可以救人,而艺术是拯救心灵,拯救的更深刻,更全面,更根深蒂固。”全然的相信艺术的力量,为大众而作是彭女士的梦想:“我的艺术创作来源于自我摸索成长,在乎的是要对世人很重要。我虽然不会为大众媚俗而作,但我会比媚俗的创作者更重视大众,给予他们新的东西。希望变成他们的动能,去驱使他们向前。”

至此,我理解了彭女士的作品为什么能同时感动东西方人,甚至让观者改变对生活的态度、对女性的认知。《她的故事》在巴黎展出后,还将巡回法国多个城市及欧洲其他国家。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巴黎大皇宫变身 冬日游乐场
美术摄影师: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再次被起诉
组图﹕纽约中央公园雪中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