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温嫩登枪击案劫后印象:期待天使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3月16日讯】如果不是降下的半旗和枝头随处可见的黑带,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美丽宁静的小城刚刚经历过一场浩劫。随着3月11日上午的阵阵枪声,德国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温嫩登(Winnenden)成了世界各地媒体追踪的对象。


温嫩登(Winnenden)市中心店家挂出黑纱。(摄影:周远/大纪元)

一个17岁的男孩拿了父亲的真枪冲进过去就读的中学,射杀了9名学生和3名老师后逃遁,一路又开枪打死3个路人,随后在工业区和警察激烈枪战,最终饮弹自尽。

德国媒体和政治家们一直在密集讨论凶手的作案动机,试图找出背后更深层的责任人:父母、学校、警方,亦或是宣传暴力的媒体、沦落的社会价值观。

我很想知道那里的人们到底怎么样了。就在下决心去那里直接感受的一瞬间,心里不由升起一丝恐惧,不知道街头是否还有一管黑黑的枪口在游荡。血腥的事实竟然让异乡人都不由心惊,何况是整日生活在其中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度过这些日子的。

强忍悲哀的保安

市政府从14日开始把哀悼簿放在门厅的签名台上,州长第一个来留了言,周末从10点到14点也开放签名。我周六到时已近下午三点,大门虽然关着,仍有络绎不绝的人来探视,门里的保安看到有人来就开门让他们进去一了心愿。

保安说,因为上午来的人太多,队伍排到了门外,他们临时增加了两个台子。签名的本子写满了一本又一本,来的人除了当地的,还有周边城市乡村的。城市的网站上也开设了留言处,每天都有上千人在这里吐露心声,除了德国的,还有不少奥地利的。

保安说,留言簿至少要开放到下周六追悼会,到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总统科勒都来参加,有很多电视台来直播,市中心的教堂里肯定容不下这么多人,市政府还没想好怎么办。

这个中年保安眼睛红红的,不知道是近日工作繁忙还是太过伤心,他的语气充满了悲哀:“这里现在全世界闻名了,可是是悲哀意义上的。”他说追悼会过后留言簿就收起来了,但如果谁想签名,他们还会专门为他拿出来。

我问他怎么去学校,他详细的告诉我走法,原来离市政府不远。为了保险起见,我又追问那条街名,这下戳到了他的痛处,他停顿了一下,好像是在强压下痛楚,鼓足力量做一件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然后还是像刚才一样和气的说:“那条街叫阿尔伯特维勒街,和学校的名字一样。”

鲜花蜡烛寄托思念

阿尔伯特维勒中学在周六下午的阳光下,比市政府要热闹得多。学校被隔离带围起来,紧邻的另一所中学门前停了十几辆电视直播车,穿着红十字会制服的工作人员穿梭不停。

学校从事发第二天就停课了,学生和老师们被安排到对面的一个大厅接受心理治疗。今天学校允许家长来领取学生留在校内的自行车和物品,物品都集中到紧邻的中学里,凭学生证和身份证领取。学校门前人头攒动,但最多的还不是来领东西的,而是来悼念的市民,其中有不少中学生模样的孩子。

两所学校门前临街的灌木丛边,以及学校之间院落的路边和花坛沿上,堆满了鲜花和红色的塑壳防风蜡烛。鲜花和蜡烛之间散布着写着悼词的纸片,或是插入透明塑料套中的诗篇、图片,边上摆着绒布玩具或心型饰物。

有照片的往往是冤死枪下的学生和老师。有一个塑封的A4纸上有三张同一个小女孩的照片,下面是一首好友献给她的诗,意思大概是:你就在我身边离我而去,没有留下一句话,如果早知是这样的结局,我宁愿替你而去……作者的捶胸顿足之心痛跃然纸上,令观者也眼眶湿润。


悼念逝去的Nicole。(摄影:周远/大纪元)

还有一个塑料袋里是一个叫Nicole的青春少女的照片,她的同学在边上写下“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上面还压了一块心型的石头,写着英文的“永远”。我看到两个和照片上差不多年纪的女孩把两支郁金香放在照片边上,又点燃了两支蜡烛放在前面。我好奇地问她们是否认得照片上的女孩,她们摇头说不,不愿意多说话就走开了。

学生们在鲜花间留下的最多的话就是“WARUM(为什么)”,为什么发生这一切,为什么偏偏是你。还有大人敬献的花圈,写着“在沉默中哀悼”。

记者不受欢迎

那所近邻的中学没有封起来,教室的窗户上贴了不少标语,主要是表示哀伤,慰问或鼓励的。但最顶上的窗户上贴着大大的字“让我们在安宁中哀悼”,这句话显然是冲着门前十几辆电视转播车和无数台摄像机、照相机,以及满城出没的记者。

我走进学校对面的Hermann-Schwab大厅,这里原本是城市用来举行演出或其它公众活动的场所,事发后在那里设了临时咨询处,为学校的孩子,老师和家长提供心理安抚。

大厅里设了好几张大方桌,还有一个柜台随时提供免费的饮料和食品,角落了划出一块给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办公。

从出事第二天开始已有近百名心理专家在此轮班,和寻求心理安慰的对象交谈,倾听他们讲述梦魇般的经历,虽然很多都是义工,但都要有专业资格和经验才能被允许来从事这一工作,主要是由当地红十字会和市政府组织的,从巴伐利亚州和北维州还有这样的专家在陆续赶来支援。大厅的地下室里专门有一个“默哀室”,给不想说话的人提供一个排遣抑郁的场所。

我刚走进去,就有一个中年妇女迎上来问是否需要帮助,她的胸前挂着一个牌子,写着她的名字和职务“心理专家”。当她发现我只是好奇地问这问那,就马上警觉起来,说这个大厅是媒体的禁地,保证那些在事件中心灵受到刺激的大人孩子有足够的私人空间,有足够的信任感,在专家的帮助下度过这个难关,任何私人情况的公开都可能对受害者带来更多的伤害。

我之所以能踏入这块禁地,是因为今天的咨询活动转移到了另一个地方,工作人员放松了警惕,不然记者在门口就被挡驾了。但因为怕有些学生家长不知道地址的变动,所以大厅里还是留了几个专家备用。我又好奇的来到新的咨询点,果然被一个专家挡在门外,她坚决不接受采访,给了一个州政府心理咨询局新闻处的电话把我打发走了。

在市政府的网站上也是一再呼吁媒体和受害者保持距离,低调行事,不要在他们的旧痛上添新伤。下一周市政府和学校打算组织学生分年级到城里不同的大礼堂,尝试集体上课,让学生慢慢找回昔日的感觉,终有一天不再因没有安全感怕回学校。

年轻的牧师

从心理中心碰壁出来,我又回到市中心,步行街上的商店几乎都关了,只有家家门口的黑绸带或黑布在风中摇曳。有一家水果店的窗户上贴着一张标语:我们同悲。旁边画着个十字架。

路旁的教堂开着门,门口的牌子上写着:邀请您来到平静的心灵港湾。我忍不住走进去,一个三十多岁的牧师和两名义工正好没事,热情的和我聊起来,他们起初以为我有心事要倾诉,发现只是个外来的好奇者,还是热情的以他们的所知满足我的好奇心。

牧师虽然年轻,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却有不少经验,他经常和一群聚众喝酒的少年打交道,知道怎样打开孩子的心扉。事发后两天,教会在这里开设了咨询点,敞开大门对所有人,不管是当时的学生、老师、家长,还是当地的居民,亦或是外来的好事者,都可以走进来倾诉。“真是很有意思,有些人走进来,从学校的惨案说到自己的心事,会引出好多故事。看来不少人一直在心理寻求安全感和保护,遇到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机,就都引发出来了。”

牧师告诉我,教会的咨询点不是专门针对学校当事人的,也不会在事情过去后马上撤销。只要人们有需求,他们会一直做下去。教会成员都是主动报名义务来担当心灵安抚者的。

他的话让我想起市政府哀悼留言簿上的一句话:你需要一个天使。

当人们张开双臂,相互呵护时,也许天使也正在伸展羽翼呵护着他们。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组图:德国发生校园枪击案致16人死亡
校园枪击案后亡羊补牢 芬兰将加强枪支管制
德校园枪击案后  欧洲逮捕4名上网男子 
Costco烤鸡包装有重大改变 粉丝为何不高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