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英雄:邱祝樱育枣有成迷倒日韩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6月1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汪淑芬高雄11日电)枣子是台湾冬季水果,高雄农改场的邱祝樱默默耕耘10年,育种工作一步一脚印,培育出多汁质脆的新品种,这些枣子飘洋过海到日本,甚至韩国也想技术引进。

高职商科毕业的邱祝樱,20多年前因友人拿了一份农专夜间部报名表给她,从此走上农艺之路。农专毕业后,她鼓起勇气参加普考,不幸落榜,同年11月又报考基层特考,顺利成为公务员,分发至高雄农改场工作。

邱祝樱的公务员生涯并非从此一帆风顺。她到高雄农改场报到才知道,除了她以外,其他同事都是大学毕业。长官甚至当场告诉她,高雄农改场不适合她,最好请调其他单位。

面对职场挫折,邱祝樱告诉自己,“抗压性要强,把长官暗示她请调的话当作耳边风”。她努力让自己用最好的情绪面对工作,白天认真上班,晚上积极准备乙等特考及高考。

邱祝樱感谢幸运之神眷顾,让她都上榜。为弥补学历的不足,她还以高考资格报考研究所,后来拿到中兴大学植物学研究所硕士学位。

与枣子结缘,是邱祝樱进入农改场的第三年。当时因研究枣子的同仁离开,她接手研究“枣子灯照试验”研究计划,项目包括光强度、光质、灯照时间、灯照期长短、暗期中断法等。这项技术后来也广泛应用在提早枣子的产期。

邱祝樱说,台湾早年自国外引进栽培的枣子品种,果粒大约10公克,酸涩难入口,在众多水果中,很难让消费者看上眼,因此她决定将枣子育种工作当作努力的目标。

但因台湾农业试验所已从事枣子育种多年,专家学者评选计划时,认为没有必要两个单位投入人力及经费,邱祝樱提出的枣子育种计划一开始并未过关。

后来在长官的勉励下,邱祝樱用自己多余的其他研究经费,开始枣子育种研究。她说,当时有些前辈冷嘲热讽,认为她是白费工夫,常让她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最后才渐渐习以为常。她认为坚信自己的目标才是最重要的事。

以往农改场多半从事栽培技术改良研究,几乎没有人踏入育种领域,邱祝樱却认为研究工作应勇于尝试,而不是划地自限。

邱祝樱研究枣子育种,一做就是10年。这段期间她默默在果园观察、在实验室思考,终于在民国90年育成晚熟品种高雄2号,93年再育成高雄3号,96年育成称为“青蜜”的高雄5号及名为“甜心”的高雄6号。高雄农改场也将繁殖栽培技术授权给国内业者推广。

去年日本农界注意到皮薄、果肉细致的高雄6号,特地来台湾标购技术,并以温室栽培,高雄6号的品种飘洋过海到日本,预定明年就会结果。除日本外,韩国农界也有人发现高雄6号是具有竞争力的水果,正与高雄农改场洽谈技术引进。

看到枣子育种成果引起国外注意,邱祝樱很有成就感,却不因此满足。她说,育种工作不是一蹴可几,快则5年,慢则近10年。育种也永无止境,育种过程实验失败司空见惯,她是秉持永远有改善空间的意念,坚持对育种的热诚。

邱祝樱表示,枣子要成为优良新品种,一定要具备果粒大、甜度高、质脆多汁、耐储放等优良因子。虽然已培育出数个品种,但她仍认为不够,她期待在公务员生涯内能孕育出更多优良品种,不但让农民好栽种,也要让民众及观光客吃出幸福的味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记者倪国炎金门30日电)“炮弹钢刀”是金门的观光特色商品,有40年打铁经验的吴增栋,不畏逆境,一手将炮弹锻造为钢刀,名闻全岛,再红到对岸大陆。
  • (中央社记者谢佳珍台北31日电)57岁的台南市第一狮子会会员谢明景去年7月背起行囊,骑单车远征加拿大,带着一面国旗,沿途募款捐助台湾贫童。他花73天时间实现梦想,也为贫童圆梦,今年夏天他将再度启程。
  • (中央社记者卢太城台东县2日电)尽管儿女有成,76岁的老农罗茂祥“不想麻烦囝孙”,还是每天下田,60年来始终以传统的牛犁田,赤脚下田,手工插秧,弯着腰,驼着客家人勤奋、耐劳的精神,亲近土地。 “听说有位老农夫耕田很辛苦”,台东县政府农业处林姓职员,风尘仆仆赶往,看看老农需要什么补助。到了老农的田里一看,当场傻眼;他问申请的农会辅导员“要政府补助牛?还是风鼓?”
  • (中央社记者陈淑芬台北3日电)视障者许永昌当工厂作业员时遭老板歧视,离职后经历游街按摩师、按摩院老板、卖彩券等工作也都挫败,甚至还遭遇全盲打击。受到命运捉弄仍屡败屡战,他以按摩站重新站起来,并传授所学,造福百位视障朋友。
  • (中央社记者张静茹苗栗4日电)“苦是原动力,知道人生是由苦难堆出来的,就只有勇敢面对”。石雕猪达人刘福清45岁以前各处漂泊,常不知下一餐饭在哪里,但在接触石头,找到谋生工具后,他知道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了。
  • (中央社记者李锡璋台中市6日电)“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学琴的大人可以变好。”音乐人吴文栋在台中戒治所教受戒治人小提琴,期待以弓弦取代针筒,藉音符展现跃动生命力,以心灵教化帮助受戒治人远离烟毒。
  • (中央社记者温贵香台北7日电)从教师、律师到社区总体营造设计师,刘炯意秉持“宁可不做,不要做错”的理念,花了10年时间打造了令嘉义人骄傲的“禾乐村”,以及长达8公里的“时光生态绿廊”。
  • (中央社记者杨思瑞台南县8日电)三百六十行,果真行行出状元!李宗铭7年前放弃经营大半辈子的家具设计专业,毅然返回麻豆老家接掌养殖渔业,凭着暖暖乡情召唤,不仅养出台湾第一批获产销履历认证的台湾鲷,更摇身一变成为台湾鲷料理达人。
  • (中央社记者黄国芳嘉义市9日电)青春年华的14岁少女陈冠伶,在隔代家庭成长,高龄的祖父仍需挑起家计辛苦工作,她则一肩扛起照顾重度肢障祖母生活起居重任,从不逃避或抱怨,成为祖母“最佳的守护天使”。
  • (中央社记者陈舜协台北10日电)75岁的中研院院士、台大生化所荣誉教授林荣耀,多年来与参加国际科展学生一起挤经济舱、睡双人房,下乡巡回宣传“如何做好科展”。他笑说“我是院士,却忙这些鸡毛蒜皮事,也曾挣扎过,但我放不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