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制造巨人和消费巨人

世界弯的看不到前方 (9)

大卫.史密克

标签:

虽然有这些问题,我们还是不能否认中国的经济表现令人刮目相看,中国已经成为无比成功的低成本亚洲制造巨人的末端装配点,而最终产品有一大部分是输往美国的。

这样的结果是中国半数以上进口品来自外资公司,等到制成最终产品后再重新销往国外;中国出口的产品当中,半数以上的零件是从亚洲其他地方进口的,这种现象已经使得整个亚洲地区在全世界具有不可思议的价格竞争力,因为亚洲工资水准低,可以把价格压得更低廉。

在带领这个越来越庞大的制造巨人向前冲的过程中,中国消费了(或囤积了)世界每年所供应的锡、煤、锌、铁矿的三分之一,同时也和残暴的石油输出国家政权建立起麻烦的关系,包括苏丹和安哥拉在内。

这样的联盟一直让中国和全球社群有些格格不入,譬如美国政府就曾公开批评,中国没有尽足够心力去阻止不合人权的作为,呼吁中国要在国际社群中扮演“负责任的利害关系者”。

批评归批评,中国的生产大军还是往前冲,如今至少有一亿个中国劳工每年收入超过五千美元,这听起来也许不多,可是《亚美利加》(America)杂志的杭德特(Reed Hundt)指出,中国的新中产阶级人数不仅已达到美国总劳动人口的三分之二,而且他们的生活水准在许多方面已类似美国人的平均生活水准,因为中国物价低,一块钱可以买很多东西。

举个例子,上海公寓的房客每个月只要花五美元就能收看有线电视,电话月租费的价格也一样;一台个人电脑约合两百美元;北京的中产阶级负担得起雇用帮佣到家里来打扫、煮饭和洗烫衣服。而美国或欧洲的众多双薪中产阶级和大多数中产阶级人口,都还得自己煮饭洗衣服和打扫家里。

经济策略家预计,未来十年还有两亿中国人也将加入这种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今天中国人的消费大抵是美国消费者的三分之一(以购买的实物计算),如果未来二十年中国的政治纷扰能够约制,恐怕还有好几亿人口会加入中产阶级的行列,届时中国消费者势必扮演今天美国消费者的角色,影响全球趋势和科技。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否认中国对世界其他各地的经济影响力大致而言是正面的,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这样。过去十年来,中国有能耐盯紧人民币兑美元的名目汇率(nominalexchange rate),同时享有国内通货膨胀率低、生产力成长速率高的成果,综合起来有助于压低全世界的通膨率和长期利率。

事实上,低成本的中国外销品已经协助降低美国的核心通膨,然而现在的问题在于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的飙涨,包括粮食价格在内,中国和其他开发中国家的需求更进一步推升价格,造成整个工业化世界开始对通货膨胀有了预期心理。

至少从数字上看来,中国的前途很光明。中国的超额储蓄持续增加,虽然个人储蓄已经在下降,但来自企业的储蓄则以未分配盈余型态激增,现在中国的企业储蓄已经比个人储蓄高了。哈佛大学教授佛格森(Niall Ferguson)和伦敦的经济学家舒勒瑞克(Moritz Schularick)指出,“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大有斩获,使得公司盈余创下新高,拜人民币贬值之赐,如今中国制造商更是继续以惊人幅度提高价格竞争力。”

专家已经认为中国有潜力成为独步全球的强权,杭德特指出,尽管还没有人预知后果,但是“假如亚洲真的在西方称霸世界的漫漫岁月之后崛起,情况将会变成这样:中国和其他亚洲公司将替全世界几乎所有人制造一切东西,而且他人完全没有置喙的余地。”

经济发展与政治情势的连动关系

如今的重点不在中国是否成长,而在中国成长得太快了。虽然中国提供的数据不完全可靠,但为了遏制政治和经济紧张情势,中国人全速发展的程度比西方分析家所了解的更快上许多。

中国的经济成长水准很可能比官方公布的数字高出甚多,因此泡沫破裂进而造成社会动荡加剧的概率,也比我们所知道的高多了。爬得越高,跌得越重,这是不变的道理。

现在矛盾来了:中国官员强调,为了避免严重的政治分裂,每年的经济成长至少需要达到百分之九以上,那么万一未来十年成长率下降,比方说只剩百分之七,又会发生什么事?

这样的成长率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称得上是了不起的经济成就,但中国会因此而政治崩解吗?大部分西方专家指出,假如中国的成长率掉到百分之七点五以下,就会引发严重的失业,进一步衍生政治动荡,并威胁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

除此之外,至今仍没有人评估过中国通货膨胀升高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二○○八年初中国的通货膨胀跳升至百分之七以上,而且有继续升高的趋势,通货膨胀率的增加侵蚀了一般个人的购买力,对世界其他地区而言,中国的通货膨胀上升,意谓向中国购买的进口产品价格也提高了,过去数十年来世界市场的全球化过程中,低价进口产品协助工业化国家抑制其通货膨胀,以美国为例,目前将近五成的衣服和百分之八十五的玩具及鞋类产品来自中国。

然而中国的情况正在改变,二○○八年元旦起,中国实施的新法律对劳工雇用加以限制,预期将导致工资升高。根据《纽约时报》的报导,这项新法已经造成劳资之间的关系全面紧张。这一来将可能在中国金融市场似乎最脆弱时,进一步增加通膨压力,从历史来看,危险之处在于通膨升高向来是股市繁荣的克星。@

摘 自 《世界是弯的》 商周出版社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数字达人不会特别做什么(4)
五岳散人:被强迫的幸福生活
世界弯的看不到前方 (1)
世界弯的看不到前方 (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